王景裴寂這幹人的憂慮是真的,蕭瑀被這幫人一通好言安慰,心中多少是有一點點愧疚……愧疚也是真的。

不過這種事就是這樣,名士和名士爭鬥的就是一個名利場,哪來那麼多感情。

這一日裡王景擺酒,眾人特意給蕭瑀招待了一番,算是給蕭瑀壯行。酒席之間眾人觥籌交錯,起先是愁悶憂慮,不一會則聊到了宿命,氣運……總之都是虛無縹緲的話題,接著又開始吟詩作對起來。

整個畫面如果李盛看到了,大概會想起西門慶和應伯爵等人在城隍廟結義的場面……十個好兄弟有一位去世了這兩天正在出殯,但這結義的盛會還是得進行,怎麼辦於是就四處尋訪了一番,隨便找了個混混湊數……

此情此景,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總之多虧了蕭瑀長在朝堂,又與王景,李天城,裴寂,這些社會名流廝混,最後直到酒席散場,蕭瑀倒也沒酒後失言,這一關總算是姑且渡過。

而這之後……

一切塵埃該散去的散去,該落定的落定。長安一帶名望極盛的豪強家族蕭氏,終於要南遷了。

其實這件事在大唐的基層百姓中間傳播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尤其是長安這一帶。這位置屬於產糧區,百姓都比較富裕,讀書人相對也比較多,而有讀書人聚集的地方就會閒聊,陛下目前打算做什麼。

大唐開場,義武奮揚。終結了五胡十六國的亂世,李二更隱隱讓百姓都看到了文、景、武,乃至高祖在內的多個偉大君主的影子。

而李二既然是武皇帝,那麼除了李二本人的想法,百姓,這些讀書人之間,自然也會將李二拿來與漢武帝比較。

這樣的環境下,讀書人之間當然就會聊,李二會不會效仿武帝,搞推恩令,或者類似那一系列政策的同一套東西。

而現在……

當朝大臣蕭瑀被李二下令闔族南遷,自然是立刻就印證了民間的猜測!

一間酒館裡……

馬周正在與駱賓王對飲。

對飲之地不在安西都護,也不在中左所島,而是在長安北邊一處鄉間官道旁的酒肆裡。

此事馬周正好回長安辦事,而駱賓王則是回來述職的,同窗兩人發現對方,自然少不得要聚一聚。

而這一番對飲之中,馬周發現……

“賓王,你這有些憔悴啊。”

馬周發現駱賓王這貨之前就是一尋常書生,面板光潔,一看便是標準的青年讀書人。

不過自打入伍之後替朝廷經略邊關,邊關的生活對駱賓王的確改變許多,面板曬得黝黑。

馬周有些感嘆,神色複雜,其實自己也是這樣。

不過讓他有些意外的,駱賓王只是哈哈一笑,搖了搖頭。

“並非如此的。”

駱賓王竟似乎並不同意馬周的說法。

馬周是自己的真朋友,關心自然都是真關心,不過駱賓王並不是不領情,他是真心這麼想的。

見馬周有些愣神,駱賓王接著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