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設計需要怎樣的效能?

按照需求來。

不過李盛的思路比這更野蠻一些。

裸一個框子和發動機,油料箱之外,原本需要負載一百多斤——也就是李盛本人,一身衣服,外加一個行動式望遠鏡,以及……

為了滿足以前玩fps遊戲被封號前的理想,直接在天上開槍光速吃雞,所以還要帶一把弩機。

弩機不能太小但也不需要太大,那麼加起來就是二百斤左右。

二百斤的分量夠不夠,偵查完全夠了。

那麼負載的設計,差不多就應該在三百斤上下。

不過既然是初次造這玩意初次用,李盛自然也直接來了個大力出奇跡——按八百斤的負載來設計!

任何機器都是一樣,以電腦顯示卡為例,24小時挖礦,多高的效能也會迅速損壞。但如果反之是女生自用,那麼一塊普通的顯示卡也能用很久。

裝備的耐久度和可靠性高度重合,為了確保可靠性,那麼保持低功耗也是自然之理。

最後的成品也就以一個相當大的體型出現在了李盛的院子裡,完成了升力測試。

……算算時間也差不多了。

接著下一步……

李盛走出了院落,四下尋找起了柴紹的身影。

現在既然大軍要出動,而自己要親自駕駛飛空艇,那麼帶兵的重任當然還是要交給柴紹。

這也是當初的奏疏裡自己非得找李二要個人過來的原因,畢竟李盛不想讓其他人第一個登上飛空艇。

一來是有些危險,二來……

飛空艇這個東西,太特殊了。

這可是本時空的地球,不,太陽系裡第一臺飛行裝置!

意義這麼重大的事情,李盛當然要親自參與……當然,讓其他人參與不是不行,比如讓優秀的禁軍士兵上,不過現在設計負載達到八百斤這個數已經是目前能力的極限。

不是說李盛不能設計更好的,但是正如之前所說,和建造水壩和建築,以及大型軍事裝備比如轟炸機一樣,

體型放大,並不能單純的將設計圖按比例放大,運輸機直接放大之後並不能等同於一架轟炸機。因為材料應力的原因,實際上你必須新增許多內臟進去,才能保持等比例放大的效能。

而這個效能增加顯然是有上限的。

比如後世的火箭專案,越是大型火箭,看似只是將小火箭放大,然而實際上的複雜程度增加卻完全是按指數來上漲的。

大到一定程度,複雜程度的上升高到離譜,而運力卻幾乎不增長或者只有少量增長。

隱形戰機比上一代同重量的戰鬥機造價能高出十倍,但航速增加卻只增加了百分之幾十(新增的隱形塗層等等放到其他飛機上沒區別,也並非隱形機和前代戰機的本質區別),正是這個原因。

所以要搞出一臺能載多人的飛空艇還真不容易,更何況只是為了偵查,更沒有那種需求。

既然這樣……

李盛不可能輕易相信培訓,畢竟這個時代計程車兵大多都是文盲,自己麾下計程車兵也就堪堪接受了掃盲而已,識字了而已。

如果一個操作不慎,危險極有可能發生,到時候人機兩空那可就搞笑了。

所以,作為統帥……還是自己上!

不得不說,去找柴紹的路上,李盛自己心裡也是有些緊張的。

當時跟突厥人開打感覺還不強烈,畢竟動用了先進熱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