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能去動這些大族,往往也需要足夠強大的大義名分,比如突厥要南下問鼎,這無論是哪個突厥人都無法反對的大目標。

同時,還需要強硬手腕,否則誰理你?

同時的同時,最後……

還必須拿出足夠巨大的利益,進行贖買和交換。

否則,往往依然是無用功,多數時候除了引起內亂之外,什麼用都沒有。

——這李二,還有那個傳說中的上將軍……

竟然如此厲害?

不過暗自納罕歸納罕,頡利可汗還是知道自己該幹什麼的。

現在這情況不能掉以輕心!

鄭玄年說的對,吞併要小心吞併,但出力也必須出力。

否則……如果大家不團結,到了最後,整個漠北恐怕真就都成了漢人的天下了。

那還得了,肯定不行!

頡利可汗深吸一口氣,對著鄭玄年一拱手,長揖及地!

“謝先生賜教!”

“他日突厥復國,當不忘先生今日之功,必虛宰相國公之位以奉先生!”

……

另一邊,鮮卑。

呼呼……

漠北的朔風十分寒冷。西北的荒涼大地,在夏天的白晝常常是酷暑,冬天就更不必說,巨大的溫差極為考驗人類生存能力。

而北漠東面的高句麗也同樣好不到哪裡去,植被更加茂盛密集的這裡同行寒冷。

並且因為植物的蒸騰作用,空氣溼度較西北又要更高,寒冷起來更加嚴酷,冰天雪地。

不過這風,不是寒冬的風。

高句麗的冬天已經過去了,現在是夏天,是最溫暖的季節,這風是萬物生長的風。

高句麗的國勢很好,自古未有的好。

曾經揚言征伐高句麗的隋,雖說不是被高句麗直接擊滅,但卻實實在在的在於高句麗的漫長對壘中耗費了巨量的國力,甚至你可以說,隋煬帝的運河除了促進南北流通加強扁平化的政治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大的關鍵性原因,就是與高句麗的戰爭。

沒有運河,單憑風險高昂的海運,糧草物資的運輸永遠成本巨大。

而一支軍隊,如果存在成本巨大,那就必然不可能是卓越的軍隊,不可能取得卓越的戰功。

財政撐不動的軍隊,必然面臨欠餉和糧草物資補給不足……這樣的軍隊能有什麼戰鬥力可言?

不過……

一切都是比較而言。

如果敵人也很弱,那也不需要太強的軍隊,對於朝廷來說臨時徵募一些人就可以用了。

但隋煬帝試圖改變漢人軍隊的財政背景,最終失敗……一個關鍵性的原因,正是因為突厥和高句麗的強大。

在神州漢人領土的眾多外敵之中,突厥和高句麗是這個時代最強的兩隻,其中尤以突厥最為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