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鹿皮這個選項,李盛也並非是一拍腦袋臨時想出來的。

實際上在過去,乃至後世當代的許多機械之中,都一直有實際的應用。

當然主要是用作傳送帶之類,用來當密封件的時候並不多。畢竟那個時候,橡膠什麼的早已廣泛運用起來了,甚至成為了國際大宗市場上的熱門交易品類。

一般的機械因為成本控制的原因,即便沒有條件去用高科技的合成材料當密封件,但橡膠始終是量大管飽的。

不過皮革當做密封件,也不是不能用。

大部分的確是不如橡膠,但還有少部分皮革用來做密封件,其實效果是優於橡膠的,只不過綜合價效比沒有橡膠那麼美滋滋,因此最後才逐漸被淘汰。

至於這“少部分皮革”究竟是什麼皮,李盛終究是個理科生,不是讀歷史的……

那縮水版的工業史教材上,還真沒具體說,李盛只能自己一樣一樣去試。

不過運氣不錯的是,李盛當時是在靈州。

靈州是什麼地方,是漠北和中原交界地帶,是兩塊地方的交通視窗。

別說是李盛重建靈州之後,便是之前,南來北往的商旅也不少,就更不用說重建一番之後,以上將軍聖鄉侯的名義廣召天下商旅來發財之後了。

這麼一個商旅雲集的地方,又地處漠北之南,位置屬於史稱塞上江南的地方,別的貨物可能缺,但皮具?

在那地方,整點皮具比整糧食都容易。

李盛很快收集到了不同品類的大量各種皮革,一一嘗試之後,方才確定了一種鹿皮。

不過這效能……說來也真有點一言難盡。

原本李盛以為不像後世用的橡膠一樣方便,但起碼能量效率,應該有個七七八八成左右吧?

結果測試下來……

密封效能,的確是有橡膠的六成左右,可是不知是什麼緣故,這能量效率還就那個一般般……

是真的一般般,當然也可以說不一般般。

總之就是,同樣的煤炭消耗量,最後的成品,只有自己設計指標的三分之一左右。

這個資料要是出現在後世,李盛估計自己差不多就可以告別畢業證了。

但是現在,是騾子是馬已經拉出來溜了,好用自然好,不好用……

不好用你能咋辦,也就硬著頭皮先用再說了……

於是到了後來,這玩意也就只好先用著,最終以輔助位登上大唐的第一艘遠征海船。

這個結果,李盛自然是相當不滿意。

畢竟……

這特麼的都上船了,堂堂蒸汽機啊,居然還是個輔助位。

這河裡嗎?

這薄荷裡!

當然,合不合理的另說,關鍵是這個能量效率問題。

在船上都只能當輔助動力和應急動力,在地上那就更是直接沒法用了。

靠這種東西來拉動蒸汽列車,完全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異想天開。

既然是這樣……

那麼李盛的工作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回到長安,起初……

李盛只是在杭州天天忙各種業務有些累了,再說也很久沒和自己的小夥伴們聚一聚,所以回來休息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