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漫長的時間,作為母親,豈有不擔憂孩兒的。

不過這一年也是剛開年,有道是一年之計在於春,李二也好,魏徵、杜如晦,房玄齡等人也罷,一個個都是忙的飛起。

各種民生事務,尤其是土豆、紅薯的第二次大推廣——上一年的土豆紅薯種植終究是小規模的,多數百姓也就久聞大名,但卻都沒親眼見過這等神奇之物——這新的糧草莊稼要推廣,自然是千頭萬緒。

更不用說還有水泥的產能,這一年也進一步提高,那麼相應的——

水利工程,你是不是要給天下百姓跟進安排上?

對吧。

除了這些,城西郊外的流民營中。

因為上一年的土豆紅薯,主要的推廣中心就在流民營當中。

一年豐收下來,不少百姓,居然過個年直接特麼的就脫貧了。

這驚人的產糧,直接挑戰著流民營中無數流民的認知,太驚人了。

自己吃不完不說,拿到市場上去發賣,又有無數百姓爭相搶購,價錢開的那叫一個高,簡直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蜂擁而至。

僅僅一年,不少流民居然都小有積蓄了。

這個驚人的成果,自然被長安的百姓目睹下來,很快……

舉國上下,都知道了土豆、紅薯的神妙,而李二名氣,這一年自然也是大規模傳播。

不過相應的……

好容易有了少許積蓄的流民,本來也還是流民,畢竟有了積蓄也不算多,談不上置產迴歸正常的自耕農行列。

偏偏又是這個時候……

舉國田地價格,突然暴跌……

這下,事情就有點完美了。流民脫貧,有了少許積蓄,同時田產價格,出現暴跌。

這種情況的出現,李二等人簡直是笑都笑不過來了。

當然相應的,忙也是忙的四腳朝天。有的流民要回家鄉,這得送吧;有的想要就地安置,繼續開墾長安附近的耕地——就近的耕地,收稅時的轉運成本耕地,有利於降低府庫稅務的總成本,減輕百姓負擔,這得支援吧?;還有開荒開出心氣的,決定到隱約貌似更有前途的安西都護、靈州,漠北一代去開荒置產的。這也是大政方針,得支援吧。

千頭萬緒,工作量可想而知。

儘管李二也非常想見到李盛。

畢竟……

這一切欣欣向榮的國勢,基本都是李盛這熊孩子整出來的……

但還真是,還就那個沒時間。

於是拖來拖去,到了最近田產價格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