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頂級的硬木就是鐵木。

並且在大船下水之初,李盛就已經將桅杆用木的一些邊角料,命船廠裡的木匠們加工成了一批小東西,分發給前來圍觀的百姓,這都是木材創收計劃的一環。

不過話是這麼說,李盛的確是不打算先出手硬木。

畢竟鐵木之稀有罕見,生長不易但卻效能超卓,這一切都決定了這玩意是一定要保護起來的。

實際上在前世,鐵木曾經一度也是最好的造船用木,但也正是因為不加以保護,到了明末這種物種就已經逐漸滅絕了,後世所看到的鐵木,基本都是印度的鐵木。

李盛當然不會再犯第二次錯誤,畢竟咱大唐的海軍都沒建設起來。

海軍都沒說用不用硬木,尋常海商怎麼能動這種戰略物資。

不過話又說回來……

李盛倒也不由得擔心,神州這個地方又有特殊之處……

如果這鐵木是隨處可見,雖然也有被採伐殆盡的風險,並且還不小,但卻未必就會大收追捧。

反而是自己如今嚴格控制鐵木的銷售採伐渠道,更可能招蜂引蝶。各路豪紳一看我擦這東西這麼稀罕,紛紛解囊搶購……

到時候李盛固然可以不賣,但誰知道呢?萬一其他人一看這東西這麼值錢,也跟著四處盜採偷伐,那事情就不妙了。

所以李盛還是有點擔心的……

漲價去庫存,奈何國服特色如此啊……

不過擔憂歸擔憂。

一段時間過後,李盛還是開啟了木材生意。

因為自己事情較多,這木材生意卻也沒有親自去辦,而是從紫城齋裡調動可靠的夥計來,培訓一段時間的木材知識之後,前往十萬大山之中四處採購。

一段時間後……

李盛依舊沒有開動港口中的船舶。

他不是不想立刻試試駕馭新建的大船——開玩笑,哪個男人能對漂亮華麗曲線動人的大船有抵抗力。

而是李盛實在不放心,畢竟木材這東西,在後世的門道可太大了。

一點成色差異沒看清被人糊弄了,其中或許就有數十乃至數百萬的差價被人家賺走,邪惡的很。

李盛當然不是不信任夥計的人品,否則也不會從長安特意調動過來。

關鍵是這些木材,自己有簽到獎勵……當然可以分辨的明明白白,可夥計儘管已經是鶯兒挑選了得力的夥計送來,學習能力肯定不差,但……

畢竟是陌生的物種,萬一自己培訓的時候又有培訓的不到位的地方。

到時候把木材帶回來一看,瑪德直接弄錯了,根本不是鐵木,甚至不是硬木……

這數目不小的轉運費用,就等於全部打水漂。

並且同時,再重新派出去收木材的話,那一段時間過去,前面自己白送的鐵木小傢俱打廣告的效果,也就慢慢沒了。

還有一個更危險的風險。

那就是李盛開著大船出海了,然後辦事的夥計回來了。

大家一看帶來的木材好像跟鐵木也差不多,然後就開始販賣。

如果是真的,那事情就直接拉閘,好傢伙直接欺詐。

神州自古就是重言諾輕生死,拿鐵木做廣告用普通木材賣錢,這絕對是不會被接受的。

所以說李盛是真不太敢放心,於是一直在船廠之中搞各種工作。

順便……蒸汽機的安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