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李盛既然安了心要開拓海外疆土,訓練海軍這麼大的事,也不可能真就全權丟給秦副官去了。

畢竟海洋兇險,風暴出沒,天威莫測啊……

因此李盛讓秦若嬋幫自己訓練海軍的同時,夜間天黑之後,自己則又給秦若嬋補課各種海軍科目。

這些科目,李盛之前在抽獎中早已入手,此時教起來也算得心應手,信手拈來。秦若嬋學的也挺快,不過為了確保知識的二次傳播不會出問題,李盛差不多還是手把手的在教。

最後……

李盛時不時驗收考核一下招募來的水手,發現還不錯。比起後世的各路老海狗,正經的海軍士兵當然是差點意思,不過總體來說,已經算是基本達到了近代水平!

這方面沒有遇到太多的難題,李盛也算是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因為最近儘管大船搞成了,但李盛感覺,擺在面前需要解決的專案反而更多了……

遠的不說,單說航海定位手段,這就必須解決。

早在漢代,神州就曾誕生“過洋牽星”的技術,透過星象來確認自身位置。

在後世的大航海時代,歐洲人對科學的渴求達到了一個極致。

就說發現哈雷彗星的那個哈雷,就曾經在美洲大陸荒無人煙的地方,孤獨堅守十餘年,來繪製完善當時的星圖。

神州古代的各路道士,觀星術自然一個個的也都有一手,其中甚至不乏極為厲害之輩。

比如諸葛亮這種,還有什麼劉伯溫……

並且,即便不說這種一線頂流,在後世無數年過去都擁有粉絲無數的開國功臣大佬,便是尋常道士,往往也有不少天文學功底。

比如魏徵,以及魏徵的那群師兄弟,一個個的就是看天文的好手……

不過……

漸漸的,隨著時間推移。

後世的神州,因為種種原因……海外探索,積極進取的風氣逐漸被打壓,整體文化氛圍變得越來越封閉,內卷。

而同時,因為多次戰亂。

在屢次的亂世之中,無數古代的知識財富瑰寶遺落。

這其中聖賢書,孔孟之道,微言大義這類,自然都被悉心保護下來。

那麼亂世中顧不上保護的時候,怎麼辦……

毫無疑問,自然便是犧牲一些奇技淫巧了……

也是因此。

在明初,曾經帶三寶太監南下西洋,最後一路遠至非洲南部的過洋牽星技術,最後到了明末、清代,也就逐漸失傳了。

因此……

這其實也是李盛最近工作的目標。

過洋牽星技術,儘管在漢代就已經發明,但直到唐代……

因為經歷了數百年大亂世的分裂和動盪,這些技術並未得到發展。

甚至於……

直到今日,李盛也沒有在唐人口中聽到過這門過洋牽星的技術。

毫無疑問,按照前世的劇本,這門技術現在還是失傳狀態,等待發掘出來,再擴充套件補充,發揚光大。

不過……

尋找文物歸尋找文物,但既然眼下一時之間找不到,李盛也不會拘泥於此。

首先能用的先整上,這就比什麼都強……

因此李盛這一波的解決方案,是嘗試製作六分儀。

……

六分儀的使用,說來有些複雜,因為觀測的結果還要計算一下,才能得出具體的經緯度。

畢竟觀測出來的只是陽光、星星的方位資料,並非直接觀測一張地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