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意味著,這一百篇策論的重罰引起的,可能就不是“一般的”心生怨懟了。

更何況,還有一個寫不完就換儲的條款,這等於是祭出大招了。

因此段綸十分憂慮。

杜如晦、魏徵等人也是這麼想的。

終究太子還是太子,皇家父子不合,前面又有玄武門的陰影在,一個不小心大唐恐怕真的有動盪風險。

這怎麼行?

所以才說肯定要再考慮考慮。

不過杜如晦和魏徵終究是沒有開口。

對於這兩人沒有開口,段綸感覺有些奇怪,不過也沒多想,反正他們倆不說,那就自己說唄。

雖說不是管宗室這一塊的,但好歹也是六部尚書,天子近臣,不吭聲那也不好。

不過段綸這麼一說,杜如晦和魏徵不動聲色的對視了一眼。

心說段哥這還是過於君子了,這事的關鍵可不僅僅是太子啊……

要是其他小事,能矇混也就矇混了,不管咋說現在大軍在外,大唐能安定,不要後院起火,比什麼都強啊。

但讓他二人沒想到的是。

這個念頭剛剛出現。

李二便搖頭說道,“不行,此事必須重罰。便是太子真有反意,朕也不得不為!”

李二說完,段綸頓時就愣住了。

我去,不是吧。

把太子逼反也要罰?

這不是開玩笑嗎,現在氣候已經入秋,別說是太子了,便是自己,還有這般大臣,到年底也憋不出百篇策論啊。

那是策論,不是話本故事啊!

而杜如晦和魏徵,還有其他幾名大臣則是吃驚的看著李二。

杜如晦和魏徵對視一眼,腦子都不太會轉了。

我擦,陛下這是打算明說了?

其實他們都知道李二是準備幹什麼。

這……這是要換儲啊!

段綸大驚,當下就要叩首勸諫。

不過還未言動,李二就直接一擺手,阻止了他。

“不必勸朕了,這事又不是兒戲。你們會考慮的,朕做爹的難道不會仔細考慮?”

“太子這個位置,自古最為敏感,古人曾說亂江山之錯者莫大於立儲之錯。”

“當年戰國之時,趙武靈王何等英明?就因為立儲選了小兒子,結果趙國政變不斷,為外敵所趁,從此國勢一落千丈。朕豈能不吸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