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水晶從何而來……李盛直接讓長安看店的鶯兒給帶了一塊。

讓他意外的是,這個時代的水晶十分便宜!

在漫長的古代,宗教信仰一直在人類文化之中佔據支配地位。

在後世對歐洲的中世紀的想象中,因為天主教的存在,歐洲地區的審美當然是以黑白素色為美。

不信你看後世的各種女僕裝修女裝,豈不都是黑白二色。

但這個認知其實是錯的,歐洲人更喜歡鮮豔華麗的色彩。正是因為看不上黑白素色的東西,所以才是女僕這類人去穿。

至於修女穿黑白,也正是因為反對人們對審美的追求,實際上就是天主教穿的袈裟。

神州來說,整體也相差彷彿。素色的衣服,輕易是沒人穿的,或者有各種各樣的意義。

玄色還好,白色就真是輕易壓根沒人穿。

也是重重原因之下,透明的水晶遠遠不如鮮豔的帝王綠值錢,也不像羊脂白玉有足夠的溫潤感,可以讓儒生對其寄託某種自我要求。

總之……

起初李盛給了鶯兒五十兩預算買個三四塊,結果真的送回來之後,已經變成了二十多塊了。

不過這個數量,李盛倒也十分滿意。

畢竟光學加工,這事得有容錯率啊。萬一操作不當浪費一塊胚子,那倍率不就不夠用了麼。

至於加工的引數等等,這個自然難不倒李盛。

初步的光學,對於李盛來說信手拈來。

至於手工打磨光學鏡片,雖說李盛是沒幹過這活,不過不需要量產,更不苛求產量效率。

在這個前提下,也不成問題。

道理很簡單,十三個水晶骷髏的傳說可能是假的,但側面也能證明打磨並沒有那麼複雜。

於是……

很快,三天時間過去了。

李盛本以為或許有點趕,但每一樣零件他都做了四個,最後三天了,別說是一個四倍鏡,他直接做出來四個。

四個望遠鏡,全部巢狀在乾燥過的木質外殼內,看上去十分簡陋。

不知道的,可能還會以為是竹筒飯之類的東西……

李盛也的確不太滿意。

一來這個望遠鏡外觀的確是有點丐。

二來,這玩意內部的精度也不行,換句話說就是工藝也很丐。最後李盛隱約感覺,這玩意怕是根本不是四倍鏡吧?

雖然設計指標是這樣,但一個筒子好幾個鏡片,每一個鏡片都是手工打磨,多少都差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