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於就萬事大吉……這話又是怎麼說?”

“兄臺,這科舉多好的事啊,我等寒門子弟從此也有了晉身之階,這不好嗎?”

“害,好當然是好,可這些世家都是百足之蟲,在朝中依然勢力巨大呢。我等就算進去了,搞不好也得被排擠出來呢!”

“有那麼誇張嗎?”

“這就是你史書沒讀透了不是,這世家門閥自古就有,哪朝哪代能清理個乾淨?便漢高祖、武帝也就削弱力度比較大罷了,哪有真個清理乾淨的。”

……

無論古今中外,慶典盛會最有熱情的始終是年輕人。

因而這天出門的遊人們,大抵也都是年輕人。

一路上,有人聊科舉的事,有人聊琴會的事,還有人與同伴爭執,若是科舉不成,便去投軍,不過立刻便被同伴取笑,雖然老兄你讀書不怎麼樣,可你這樣的去投軍,怕是還不如科考呢……

百姓不少都還面有菜色,身軀也有明顯的營養不良感——毫無疑問,剛剛建立了兩年不到的大唐,經濟並未完全從群雄戰亂和門閥統治中恢復過來。

不過棉兒十分開心。

“公子,這長安有些不一樣了。”

“什麼不一樣?”

“你看這裡的百姓,明顯也都是餓過肚子的。前些時候我來這裡採購,還常常見到路邊有人哭泣。可是如今……你看,大家好像都很開心。”

李盛呵呵,“說了給你買琴,你怕我賴賬?換個馬屁吧。”

不僅僅是李盛、棉兒,也不僅僅是因為科舉等種種原因聚集而來的年輕士子。

不知為何多起來的工匠,還有不少王公貴人,公子小姐也在侍婢的簇擁下四處遊覽。

李盛暗中觀察,忽然想起了老李當時說要給李二上書。

看這情況,應該是風氣改革確實開始了!

不過想到這李盛也不由得好奇,

既然改革風氣採納了,那手榴da

啥的有沒有開始搞?

唐代風氣本就開放,李二同意改革禮制想來也不奇怪。

但手榴da

這事,威力決定野心。所謂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李盛感覺這部分怕是不太樂觀,畢竟李二又沒親眼見過。

心中這般胡思亂想,一天很快過去了。

到了夜間,李盛直接帶著鶯兒棉兒兩人,還有鋪子裡的新招的幾名丫鬟夥計搓了一頓。

接著……

天色昏暗,華燈初上。

燈會,琴會也開始了!

……

同一時刻,長孫皇后帶著長樂,也正在一處園林中游玩。

這處園林本是原來的天策府,後來李二登基,這裡自然便改成了園林,供人遊覽。

長孫皇后閒坐在一組精緻的石雕桌椅旁,拿著一本書正在考校長樂。

“阿孃,這個三字經太簡單了,考我點別的啊!”

“好,再背背詩經如何?”

“阿孃我不是小孩子了,我是有師父的人了,你要考我論語和孫子兵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