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她聽到有人在不停的喊她的名字,焦急清亮:“杉錦,杉錦!”

是白日!

她一怔,猛地回頭。

兩兩相望。

杉錦撞向白日望她的眼神。

她的呼吸驟然一窒!

———4.4清明特別篇————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楚辭•九歌•其十•國殤》(屈原)

清明

清明,連線生者與死者,連線生態、生命和生活。對於阡陌縱橫的農業中國來說,清明是“浸種耕田莫延遲”的節氣,人們“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完成與自然的首季對話;對於借景抒懷的文化中國來說,清明是“佳節清明桃李笑”的季節,“風乎舞雩,詠而歸”;對於仁義孝悌的道德中國來說,清明是“家祭無忘告乃翁”的節日,飽含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的深切情思。

2020年的清明節,與往年不太一樣,交織著冷暖與悲歡,承載著壓抑與焦慮,融合了感悟與思考。

年初,當新冠病毒這隻“黑天鵝”掠過武漢,一場疫情“大流行”的風暴席捲全球。面對疫情,一個政黨沒有放水流舟,而是以舉國體制,跨越山海去拯救生命,以“切實的改變”贏得民心,贏得世界的讚賞。

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很多人以非凡的勇毅,為生命“拼了命”。梁武東、李文亮、劉智明、彭銀華、夏思思、尹祖川、黃漢明、馬承武、鄭勇……他們中有醫務人員、基層幹部、退役軍人、民警輔警、志願者。

如今,我們耳畔依然能聽到許多平凡英雄“偉大心靈的迴響”:“我自願報名,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有一個道理不用講,戰士就該上戰場”、“如有不幸,捐獻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若有戰,召必回”……許多“戰士”一躍而起,立下誓言,以生命奔赴使命。

豈曰無碑,山河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在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永久留存著英雄的一席之地,用來追思過往,省思現在,念想未來。

讓我們記住他們,緬懷以命相搏,護山河手足無恙的忠勇之魂。這些中華兒女開拓的精神曠野,拓展了人類的精神疆界,他們用生命的刻刀刻下了不泯的篇章,用精神的金石豎立了不朽的豐碑。

既然歷史曾極度悲愴,就讓人們以一種虔誠安靜的儀式,讓逝者和生者一樣披覆尊嚴。孔子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以這樣一種莊嚴的方式紀念英烈,用這樣一場特殊的儀式送別英雄,只願英烈奮鬥不息的理想,在我們這個時代,絢麗綻放;英雄敢於擔當的精神,千古不朽!

從災難的另一個向度看,在劫後餘生裡,中華兒女從凜冬淚揮走到春暖櫻綻,對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生活的這個國家、誕生的這個民族、身處的這個群體,有了不一樣的情感認知和心靈皈依。一場戰役,有時只是時間繩索上打的結。而對我們遇見的那些逝去的英雄,卻需要深入骨髓地駐足回望,是他們護佑我們生命,讓精神生長有木可棲。他們當被長情以待,值得永遠禮敬與歌頌。

不忘卻過往,讓逝者安息。

努力尋找確幸,願生者安康。

杉錦: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白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白悅:想吃火鍋烤肉~一切走向新生時,花就真的開了吧。

何語冰:黎明終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