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廬陽,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何星舟來到這裡。

這裡擁有神州第一個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究專案——東方超環,也就是所謂的人造小太陽。

它是一個磁約束核聚變的託卡馬克裝置,在災變時代之前,就已經開始研究。

災變時候後,因為常溫超導體材料的突破,電磁控制技術提升等等,這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已經進化了好幾代,如今已經能實現Q值(能量增益效應)大於二十的核聚變反應。

這在以前的世界,一定會驚動世界。

但現在這個世界嘛,只會驚動蟲族!

核聚變研究組的組長,工程院院士段秉真跟何星舟一起看完了現有的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

“何博士有什麼意見?”段秉真詢問道。

何星舟豎起三根手指頭,說道:“主要有三個,第一,體積太大了!”

“這一個核聚變裝置,體積比核電站還要大,如何實用到高階武器上?”

段秉真點點頭,說道:“體積確實太大,我們目前只能用這種大型的裝置來增強磁約束力和溫度控制的能力,否則無法約束核聚變反應。”

“可以改!”何星舟直接說道,“把環形託卡馬克裝置,改成球形託卡馬卡裝置。利用球形磁場來增強約束力!”

旁邊的人立刻將其記下,何星舟的意見並不是隨便說說,而是已經有了一些設計和思路。

“第二點,能量輸出太低,這個輸出功率,當核電站都不夠!”何星舟說道。

另一名研究員說道,“這一點,是因為溫度不足造成的。核聚變反應需要一億攝氏度的高溫生成等離子體,我們的鐳射點火器,溫度不夠。”

“嗯。如果有一億攝氏度的鐳射點火器,那麼就能做出原子射線鐳射器了!”何星舟說道,馬裡亞納海溝那深海巨獸,不就是這個能力嗎?

“這一點,我們稍後討論。”

“第三點。”他繼續說道,“核聚變約束時間太短!而且控制力低!可控核聚變,關鍵在於可控制,反應時間要足夠長,這樣才有更多的能量輸出!”

“控制這一點,我們有解決方案。”段秉真說道,“製造一個柱狀的核聚變燃料棒,透過控制燃料棒進入鐳射點火器的深度,來控制核聚變反應。”

“那好,我們從第一點開始!”何星舟點頭道,“設計球形託卡馬克裝置,把核聚變反應裝置,縮小一千倍!”

何星舟一頭扎進了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究中,這比他以往研究的任何技術都要負責。

核原料氚的提煉,生產;放射性問題如何解決;裝置如何承受一億攝氏度的高溫;原子射線發射器怎樣製造;光學儀器設計製造;穩定控制問題等等。

每一個,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

據量子光腦所說,母星文明進化成一級文明的標誌,便是能源利用技術突破到可控核聚變技術!

有了這個技術,人類就能擁有幾乎用不完的巨大能源,各項科技都能迅速提升,邁向二級文明!

為了讓人類文明從0.7級提升到1.0級文明,何星舟完全擱置了其他所有計劃,專心攻克可控核聚變技術。

……

研究中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一晃便是四個月時間過去。

何星舟已經帶人設計出了初步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大多數問題已經解決,只剩下最難的原子射線鐳射發射器還未能研發成功。

這個時間段,世界依舊在劇變!

蟲族已經全面入侵五大洲、四大洋。海洋裡就不用說了,完全是蟲族的地盤,而大洲上,也已經千瘡百孔!

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國家,已經滅亡!

倖存者們到處逃難,饑荒、疾病、蟲災籠罩著整個世界。

全世界,只剩下寥寥幾個地方,還有人類文明生存。

新勢力,基本已經取代原有的藍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