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網1號衛星開始脫離。”在1號運載火箭上,第一枚天網量子網路衛星從火箭頂部脫離,進入自己的執行軌道。

“脫離成功,已啟用衛星推進器,正在調整軌道。”

“天網2號衛星準備脫離……”

近地軌道上,天網衛星一顆一顆準備就位。

而在地面,已經佈置了訊號接收基站,來自量子級聯鐳射器發射的電磁波訊號傳入地面基站的接收器中,量子通訊網路,逐漸展開。

這個過程在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和觀眾們都在耐心的等待著。

又兩個小時過去了,這時候在奧盧大學,貝克已經介紹完了他們的“太赫茲通訊技術”。

他沒有休息一分鐘,緊接著,又參加了個人專訪節目,這個節目也是為他量身打造的,在世界幾大媒體平臺同步播出。

……

“天網16號衛星,已進入預定軌道。一號運載火箭三級發動機已熄滅,正在重返大氣層,地面組請注意。”指揮中心裡,隨著第一枚運載火箭完成任務,眾人也越發緊張起來,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了。

“回收組已準備,已鎖定三級箭體。”

“三級箭體發動機第二次點火,正在減速……”在指揮中心的衛星影象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正在降落的火箭三級箭體。

這份影象異常的清晰,而且是由剛剛發射的天網量子網路衛星進行太空遙感測繪而成!

“減速過程完好,只要能回收百分之二十箭體,就算成功!”侯錦繡說道,運載火箭造價昂貴,所以每次發射都儘量測試更先進的計劃。

這次三枚運載火箭都搭載了不同的火箭回收解決方案,做到物盡其用。

“天網32號衛星,已進入預定軌道;2號運載火箭三級箭體開始降落。”

“天網48號衛星,已進入預定軌道;3號運載火箭三級箭體開始降落。”

“回收組已定位。”

指揮中心,負責衛星軌道控制的小組大聲彙報道:“報告總指揮,48顆天網量子網路衛星已全部進入軌道,等待組網命令!”

這一刻,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在何星舟身上。

最終的時刻,終於來到。

苦等了近五個小時的觀眾們,也興奮起來:“我看了五個小時了,終於要組網了!”

“趕緊開始吧!”

“我去,一到關鍵時候就想上廁所!”

“@小跳蛙,@青豆,別打遊戲了,趕緊來看,要組網了!”

何星舟發令道:“啟動所有天網衛星,開啟量子資訊網路組網!”

“收到指令,1號天網衛星已發起組網連線;”

“2號天網衛星已接入通訊網路;”

一顆又一顆天網衛星接入量子通訊網路,直到電子音通報道:“48號量子通訊衛星已接入量子資訊網路,正在測試網路效能。”

“資料傳輸速率,10TB/S。”

這個傳輸效率,已經達到了5G網路的近一千倍!而且隨著量子衛星網路的不斷完善,還能繼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