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老爺和太太,不用多說,就想到了自認為兩全其美的法子。

臥房裡的唐寧正緩緩洗臉,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柳眉鳳眼,五官並不差,只是面色有些寡淡,或許在她丈夫的眼中,這樣的妻子暮氣沉沉,沒有一點鮮活氣息,就如同這樣十年如一日的大宅子一般,禁錮著人的靈魂和精神,是腐朽的、落後的象徵。

她坐到梳妝檯前,按照原身的習慣隨手挽了個髮髻,用素白的手指拉開首飾盒,選了一根常用的釵插好。

原身的護膚品不少,還有沒拆開過的上海貨,但原身很少用。

唐寧都給開啟了,看了下成分,選最好的用。化妝品也有,質地略顯粗糙的粉就不用了,這張臉最大的好處就是白,擰開那管血紅色的口紅,她用手指輕輕沾了一些,往唇上塗去,有些灰白的唇瓣立刻散發出自然鮮活的光澤,整張臉也精神了許多。

這些東西都是丈夫張為民買給她的,原主根本不捨得用,後來也就沒有用的機會了,白白放到過期。

張為民是張家獨子,他還有個妹妹叫張寶瑜,早早的嫁了人,嫁到隔壁縣城首富家裡去了。

津南縣雖然是個縣城,但魚米之鄉經濟富庶,又緊鄰上海,交通便利,縣裡大多數人都往上海討生活,實在是個好地方。張家和唐家曾是津南兩個大家族,張家做生意起家,在津南有許多鋪子,甚至連上海都有鋪面。唐家詩禮傳家,唐寧的外祖父進士出身,做過官,後來清~政~府越來越腐敗,他又得罪了人,只好回到家鄉,給膝下獨女招贅,直到唐寧出生才閉了眼。唐家有良田千頃,莊子十幾個,只要後人不敗家,靠吃租子永遠衣食不愁,奈何唐寧的母親早早去了,那個入贅唐家的父親迫不及待的再娶,生了兩個跟自己姓的孩子,要不是有張家這門姻親在,時時看顧著些,唐寧早就被磋磨了。

張家的親事是唐寧祖父定下的,有著師生情誼,晾他張家不敢悔婚。

唐寧的嫁妝,是她母親臨死前給安排好直接封存,嫁妝單子直接一式兩份,唐寧一份,張家一份。

這一筆嫁妝,可以說把唐家家底一半給陪嫁了,母親和祖父對原身的愛可見一斑。張家肯多放照看,未嘗沒有這大筆嫁妝的緣故。

唐寧十八出嫁,今年也才二十一,後孃生的弟弟妹妹一個十五,一個十三。跟她父親的姓,大的是程玉芬,小的叫程子龍,可見有多麼望子成龍了。

原主小時候經常被張太太接來府裡小住,人人都知道她兩家有親事,張為民自然也知道,這個白淨可愛的小姑娘就是他的小媳婦,他為此沒少被人打趣,但他聽過唐家的事,彼時少年意氣,也偷看過一些才子佳人的書,曾說過寧妹妹我來保護你的話。

青梅竹馬情意是有的,原身更是死心塌地把自己當成了張家人,她註定就是要給張為民做媳婦的。

張為民讀書不錯,又在外邊結識了進步青年,還要相約去國外唸書,張家二老自然不答應,但兒子執意如此,有什麼辦法呢,只好把完婚提上日程,但已經長大的張為民早已不是少年時候,小未婚妻在他眼裡也不是那個可憐可愛的姑娘了,外面還有很多新鮮事,他們這代青年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影響到家國天下,他怎麼可能因為一樁父母之命的婚姻而葬送了自己的理想呢?

張為民跑去上海,投奔同學朋友,瀟灑了一圈錢花光了以後,無奈低頭回來完婚。

但完婚可以,完婚以後他要出國留學,如果家中不答應,他就一輩子不結婚不生子!

孩子大了要逆反,跟家長之間進行拉鋸僵持很正常,可雙方都沒有考慮過,夾在中間被迫成為砝碼的唐寧有多難堪。正大光明的婚事,像是要被人威逼利誘才能結成正果似的,莫名被一方嫌棄,又被另一方強行塞給人。

這個婚最終結了,新鮮的青春身體倒是大大消除了張為民的不喜,新婚那一個月也稱得上甜蜜溫馨,一個月後,張為民啟程出國去了。

起初還有信來,甚至還會託回國的同鄉輾轉捎來東西,其中就包括那管口紅,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信件漸漸少了,也沒有再單獨給妻子來信。中間回來過一次,在家呆了三天就走了,期間訪親問友,忙的不亦樂乎,就是沒想起來和妻子說說話。

原身在張府,越來越沉默,她本就是安靜的性子,沒有丈夫在家,恨不得把鮮豔些的衣裳都收起來,寡淡著一張臉,生怕惹了人閒話。起初婆婆態度還好,但自打兒子中間回來那次根本不進家後,對媳婦態度就有了些微妙的變化,無非就是嫌媳婦留不住男人讓她沒有孫子抱罷了。雖然沒有直說,但原身怎能感覺不出來?能怎麼辦呢,她孤身一個在這裡,只能更加勤勉的侍奉公婆。

再然後,就是這次了。

在公婆日益擔憂下,連發了幾封身體欠安的信件,張為民終於答應回國,但他不是一個人回來,他還帶了個女同學,宣稱這是他的真愛,他要掙脫封建禮教對他的殘害和束縛,他要追求自己心靈和精神的自由。總之,就是要休妻另娶,這樣腐朽的家庭他一天都待不下去,他需要能夠給他精神交流的妻子,他需要獲得新生。

唐寧從衣櫃裡拿了件原主不常穿的淺綠色旗袍,上面繡著枝枝蔓蔓的暗紋,顯得人清麗脫俗。

今天,就是張為民帶著女朋友回來的日子。

原身無可奈何只能接受留在張家老宅,眼睜睜看著丈夫另娶,而她大好年華只能呆在這裡替他侍奉雙親,世人還都要求她感恩戴德,說張為民宅心仁厚,糟糠之妻不下堂。最終熬白了青絲,送走了公婆,動亂中,在破敗的院子裡被人搶劫打死。

張為民的日子可逍遙了,彷彿他被父母生出來,娶了妻子以後,便突然明白了自己是為追求真愛而生的。於是往後的日子便拋棄了所有,追尋他的真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