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不能有後顧之憂(第1/2頁)
章節報錯
現如今韓王安支援了六國合縱攻秦的計劃,但是如何面對秦國的破局,各方大臣們紛紛給出了意見,大家一致認為的一點就是要讓秦國以為韓國是主張合縱之國,但是其真正的合縱之舉並不是在韓國,而是在山東五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
現在張良傳來訊息,六國之中趙國和魏國皆有想做合縱之長的舉動,面對六國聯軍,每一個國家都想在此關鍵時刻,展現自己國家的風采。
既然合縱攻秦大家達成了一致目標,那麼哪個國家能夠當選合縱之長,則可以力壓其他五國。
本來在山東六國之中,趙國的實力是最為強大,然而趙國除了李牧和廉頗之外並沒有特別傳世的名將。
李牧因為阻擊匈奴的原因不能參加這次選拔,而廉頗又因為與郭開交惡導致被趙王沒收了軍權。
趙國唯一的依仗就是龐煖,五國合縱攻秦之時,其他國家的將軍均認為讓五國聯軍一路向西進攻秦國,可龐煖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五國聯軍一路向西進攻秦國必定會在函谷關被阻。
不如繞道蒲阪,南渡河水,迂迴至函谷關後,對秦國進行出其不意的攻擊,必能一舉殲滅秦國。
龐煖的計謀一出,其餘將領紛紛感嘆龐煖的計謀高深莫測,按照他的計劃。五國聯軍分路繞道蒲阪,本來進展十分順利。
然而行至到蕞城之時,五國聯軍與呂不韋所率的秦軍正面相遇,攻破了蕞城就等於攻破了咸陽的大門。
呂不韋連夜分析聯軍情況,五國聯軍一直繞道奔波一定非常疲憊,可趁他們休息之際對其侵擾。
在聯軍之中,尤屬楚國離秦國最遠,因此楚軍的行程也是最為辛苦,其士兵一定是非常疲憊,此時的戰鬥力一定不強。
抓住這個特點,呂不韋帶領秦軍趁聯軍夜間疏於防範之機,突襲楚軍的軍營。
楚軍瞬間大亂,秦軍一路殺之,楚軍急忙進行東撤,其餘四國軍隊聽聞楚軍遭遇秦國埋伏已經開始後側。
楚國乃是大國,一個泱泱大國竟然被秦國連夜擊退,四國聯軍的氣勢瞬間被秦軍擊潰,龐煖怒火中燒無奈無力迴天,楚,韓、魏、衛皆都開始退出戰場,只留下趙國一國阻擋秦軍。
面對虎狼之秦,龐煖也是心生忌憚,最終放棄了攻擊咸陽的計劃後撤回到邯鄲。
本來再次舉行合縱攻秦,有趙國的官員再次推薦龐煖作為合縱之長,然而經歷過上次失敗的教訓之後,其他國家的君王,就不認同龐煖有能力再次帶領六國進行合縱攻秦。
大家一致希望選舉出有才能之人擔任合縱長,因此才推出這個選擇計劃。
“衛莊兄說的在理,與其花心思製造假象迷亂秦國,不如花心思籠絡人心使其秦國不能破之,這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紫女也非常贊同衛莊的說法,一個在堅固的堡壘,一旦從內部開始出現問題,即便他的外殼在是堅固,也早晚會毀於一旦。
“既然如此,那麼舉行選舉之事是在那個國家?”
“魏國。”
韓非回答了紫女的問題,衛莊站起身走到窗邊看著魏國所在的方位,沉聲道:“雖然選擇之地定在了魏國,但是我們之前做的努力不能半途而廢,還是要讓甘羅相信合縱攻秦的目的地是在韓國。”
“可是遲早有一天他會發現的。”
紫女擔憂的說道。
“他晚發現一天,對於聯軍來說就是最大的勝利,而且合縱攻秦之事一旦落定,甘羅在秦王嬴政的面前必定面臨失寵,到那時進攻咸陽就少了一個勁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