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現在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處理。”

“大王首先一定要安撫宗室的情緒,秦國之內嬴氏宗親是整個秦國最堅實的臂膀,大王受到羅網的刺殺,宗親們必定非要讓呂相給出個說法,這點從嬴傑帶領宗親大鬧丞相府就已經可以看出。”

嬴政沉默了會,甘羅所說確實如此,嬴氏宗親自孝公思賢若渴以來漸漸就不被重用。

宗親們雖然心裡有怨氣,但是無論如何對於秦國內發生的大事還是會毋庸置疑的支援秦王。

“寡人會親自前往渭陽君府安撫宗親,只是咸陽城內出現此等留言,寡人如果不做任何處理,天下人豈不是覺得寡人隨意可欺。”

“大王說的是。”

李斯踏前一步,接著說道:“羅網刺殺大王,山東六國恐怕不久之後便會全部知曉,到那時六國之內的密探肯定會打呂相和羅網的主意。”

“李斯,你有何對策。”

李斯搖了搖頭,甘羅的目光堅定了幾分,像是下定了決心,上前說道:“大王,這件事情交於甘羅去辦。”

“你打算怎麼做。”

“潛入相府,給呂相一個警告。”

嬴政不明白甘羅的意思,追問道:“什麼警告?”

“滅國的警告,呂相是個商人,商人最在意的是利益,當初呂相散盡家財帶領莊襄王逃離邯鄲,就是因為利益足夠豐富。”

嬴政明白甘羅的意思了,呂不韋一生醉心於權力之爭。

自莊襄王繼位以來,呂不韋就已經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等到他繼位之時,呂不韋握在手中的權力更是大到連當今的王上都不放在眼裡。

這九年來,呂不韋基本上做的每一個重大的決定都只是想他彙報,並沒有爭取他這個秦王的意見。

如此痴迷於權力的人,一旦權力的天平有所波動,等待他的結果就是自取滅亡。

“這個風險太大了,臣不建議。”

李斯當面提出反對,言辭激烈之極,絲毫不給甘羅留任何的情面。

“呂相連大王都敢刺殺,又豈會在意秦國會被山東六國殲滅。”

“他在意。”

嬴政拿起了堆在他面前一卷竹簡,李斯和甘羅走進一看,那竹簡上面赫然磕著四個大字。

“呂氏春秋。”

李斯面色變得沉靜了些,他一切都明白了。

呂不韋為什麼不起兵謀反並不是因為他懼怕秦王,而是不想成為受盡天下萬民唾罵的亂臣賊子。

這點從他花了六年時間,請了無數才子耗時耗力方才著成的呂氏春秋就能充分的印證。

呂不韋本是商人出身,他有自己的理想抱負。

當初著作呂氏春秋之時,呂不韋就曾經表達過他要著一本治國之綱。

為何要著治國之綱,就是想要向孔孟一樣永垂青史。

“大王,臣明白了。”

李斯有些哀傷的退到了甘羅旁邊,他的這番神情絲毫沒有逃離甘羅的眼睛。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甘羅現在有些明白秦王欲重用韓非之時,李斯為什麼一直暗中持反對意見了。

他是怕自己被比下去,李斯雖博學多聞,但是胸襟遠遠不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