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榮玩的這一手,既在寧姒的意料之中,又超出了她的預料。

她這次出現,必定會讓寧家人感到極大的不安。坐以待斃不是寧榮的風格,所以他一定會先發制人。

若寧姒還像以前那樣沒有實力沒有倚靠,寧家人自然不會把她放在眼裡。可是佛堂與寧老夫人一見,實力已經有所顯露,在確定對方是自己招惹不起的硬釘子後,寧榮只能另闢蹊徑。

寧姒才不相信他會對自己曾經的惡行有所悔悟,更別說為了保護家人以命償債了。

這麼一場大戲,演的人確實很賣力,尤其是寧老太太,簡直把老來喪子的悲痛演繹得入木三分。可惜她們不知道寧姒如今已是靈體,見到陰靈比見到人還親切。

寧家人在屋裡唱大戲的時候,羅三的陰魂就坐在銅鏡前,專注於將腦袋端端正正的放在脖子上。

當時寧姒只奇怪一點,這個替死鬼居然一點怨氣都沒有。

後來她才知道,羅三是甘願替寧榮受死。甚至,他熟知寧榮計劃的每一步,並且主動配合。

原因只有一個:寧榮對他有恩。用他的原話來說,那是他死十次都還不清的恩情。

老母親病重,藥錢是東家給的,也就相當於母親的命是寧榮救的。家裡田地被佔,是寧榮替他討回;女兒被城中惡霸惦記,是寧榮出面解決。在羅三眼裡,寧榮就是菩薩降世,專程來渡他的。

寧姒本想問他,若真是菩薩,又怎會提出讓他替死這種要求?如此心腸,簡直堪比羅剎!

然而到最後她也沒問。這個羅三是個酸秀才,書讀多了,把個腦子都給讀壞了。迂腐固執,死了都還在感激寧榮答應幫他照顧家小。

跟這種人,她懶得浪費口水。相較之下,她更關心寧榮藏到哪裡去了。

寧老太太肯定是知情者。正常邏輯下,應該沒有哪個母親看到兒子身首異處後會抱著腦袋不撒手的,分明是以防寧姒看出異常,在幫著打掩護。至於寧海嘛,寧姒倒不認為寧榮會把計劃告訴他。

以他的智商,知道太多反而容易穿幫。

目送送葬隊伍走遠,寧姒問羅三:“你真的覺得值嗎?”

羅三看著她,兩眼空洞無神,反應呆滯,能進行基本的對話,卻已經不能再同她爭辯了。

寧姒又說:“你有沒有想過,你的母親、妻子、女兒,她們願意拿你的性命來交換安逸的後半生嗎?”

羅三的眼睛變得閃亮起來,波光盈動,蓄滿淚水。

寧姒起身說:“回家去跟她們告個別吧,我也要去做我的事了。”

……

寧海意氣風發的指揮家丁對自己所住的聚福園進行改造。

居室外的那幾棵楊樹他早就想砍了。楊樹葉大且繁茂,起風時沙沙作響,在民間素來有‘鬼柏手’之稱,半夜三更瘮得人後脊背發涼。

偏偏寧榮說聚福園的風水需要在此處種楊樹來鎮基,他拗不過,只能忍著。如今好了,寧榮死了,他終於可以做一回自己的主了。

砍了楊樹,就地起一座涼亭,喝喝茶乘乘涼什麼的。還要在院裡栽滿金盞花,一到夏天金燦燦的一片,多喜人吶,還能驅蚊。

不僅如此,他還要把以前寧榮不允許他做的事統統付諸行動。寧榮死了,他就是寧家的當家,再沒有人敢對他頤指氣使,下人也不會在接到他的指令後還要回一句“我去請示一下大老爺”。

從此以後,他不僅要做自己的主,還要做整個寧家的主。他寧海,要翻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