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心思深沉,若只為孝悌,她不會一遍又一遍地囑咐李璄,她之所以如此緊張此事,既是幫李恪在李世民跟前博取好感,更是為了李世民和李恪對李璄的疼愛。

果然,也正如武媚娘所料想的那般,李世民聽著李璄的話,老懷大慰。

“璄兒,此番祖父和你阿爹不在京中,你出面平定叛亂,可是立了大功,你可有什麼想要的。”李世民高興地將李璄摟在懷中,一面用自己的鬍鬚摩挲著李璄的臉頰,一面對李璄問道。

不知是因為李世民年紀大了,還是因為隔代疼愛,李世民疼愛諸子,但以往也從不會對諸子表現出如此的親暱,李世民對李璄會有如此表現,倒是出乎了李恪的意料。

李璄回頭看了看李恪和武媚娘,似乎是在問詢爹孃的意思,李世民見狀,當即道:“你不必看太子,今日有祖父在,想要什麼只管說來便是。”

一旁的李恪見狀,也道:“今日皇祖父高興,你只管說便是,無妨的。”

李璄得了李恪這句話,才對李世民道:“孫兒希望祖父以後不要再御駕親征了,祖父此番東征,孫兒在京中很害怕,很擔心,一聽到遼東傳來的訊息心裡都緊張地很。”

李璄和朝臣一樣,都不願李世民親征,但兩者的立意卻不一樣,李璄是對李世民的祖孫依念之情,李璄之言入耳,李世民的眼中多了些暖色,臉上的笑意也更重了。

李世民抱著李璄坐在膝上,對李璄道:“好,祖父答應璄兒的話,以後就在長安陪著璄兒,不再親征了。”

李世民說完,覺著孫兒如此關心自己,若只是如此的話對他實在是算不得嘉獎,於是接著對李恪問道:“為父沒記錯的話,璄兒是貞觀十一年封的武功郡王吧。”

李恪如實回道:“父皇記的不差,璄兒是貞觀十一年末封的郡王爵。”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如此說來璄兒的郡王已經做了有些年頭了,璄兒此番平亂有功,爵位依理當更進一步。”

李璄已經是郡王了,而且還是以李世民生地武功做的王號,郡王號中絕不會有更尊貴的了,所以李世民口中的更進一步自然就是親王了。

大唐親王從來都是封於皇子或是封於皇帝兄弟的,還從沒有皇子在世,就封皇孫為親王的先例(李泰之前封的衛王爵是繼承的李玄霸,和李世民無關,哪怕是太子嫡長也是如此。

李恪聞言,忙道:“父皇,這恐怕不和規矩。”

李世民擺了擺手道:“朕是皇帝,規矩便是朕定的,有何不可。”

李恪道:“璄兒還年幼,這樣是不是早了些。”

李世民道:“璄兒是以功封爵,又不是恩封,有什麼早的。”

李世民說著,又接著對李恪道:“此番璄兒平叛有功,依功當覲爵親王,王號嘛...”

李世民想了想,道:“王號就定為楚王吧。”

李恪聽著李世民的話,微微一愣,楚王是李恪為太子之前的王號,本就在四貴之列,而且因為是李恪之前的封號,就更顯難得了。李世民對李璄的寵愛,光是從這一個王號裡就已經顯露無遺。

“諾。”李恪見李世民堅持,自己也不再多說什麼,應了下來。

李恪對李璄道:“祖父把阿爹以前的王爵給了你,這可是殊遇,還不快謝恩。”

李恪發話,李璄連忙行禮拜道:“孫兒謝祖父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