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軌還不知倭國水師將至的訊息,故而使計讓金庾信去攻打熊津,而金庾信不看好唐軍水師,為了抽出身來,正好也尋得一個良機離開泗沘城,離開唐軍的視線,擇機而動。

金庾信領軍四萬餘北上,出了王畿一帶,便往北百里紮營,也不急著北上,就把大軍駐紮在泗沘和熊津間的中間一帶,等著倭國援軍的訊息。

百濟危在旦夕,倭國援軍的動作倒是也不慢,倭國天皇親自前往九洲督軍出戰,就在唐軍奪下泗沘城後不久,倭國的援軍終於也將行抵百濟了。

當泗沘城的蘇定方得到訊息時,倭國水師相距熊津江口已經不足百里,直逼唐軍水師大營而來。

倭國水師四萬,倍於唐軍,又由倭國名將,後將軍阿倍比羅夫統率,蘇定方也不敢大意,當即傳劉仁軌前來議事。

“熊津江口的訊息想必正則你也知道了吧。”蘇定方看著劉仁軌進門,當先問道。

倭國水師逼近的訊息是水軍探子傳來的,在告知蘇定方的同時想必也告知了身為水師都督的劉仁軌,故而蘇定方這麼一說。

劉仁軌回道:“末將也是方才得知的訊息,就算大將軍不傳,末將也會來見大將軍。”

蘇定方對於倭國是不甚熟悉的,但他看著劉仁軌鄭重其事的模樣,問道:“正則知道倭國?”

劉仁軌點了點頭回道:“倭國雖是東海小國,但因四面環海,故而水師頗有幾分戰力,不可小覷。”

蘇定方道:“如此一來這倒是一場硬仗了,這一戰干係到東征大軍水師的存亡,舉足輕重,可出不得岔子,畢竟你我千里來此,可不止是看英國公和仁貴揚威的。”

大唐滅半島三韓,兵分三路,李績取高句麗,薛仁貴取平壤,而蘇定方則取百濟,自南面和水路策應李績。

蘇定方這一路對水師仰仗極大,若是水師敗了,那蘇定方大軍在海上便沒了聲音,也會面臨被水路兩面夾擊的局面,屆時蘇定方剩下的就只能是固守王畿一帶待援,就只能把所有的賭注都壓在李績和薛仁貴的身上,他們只能在泗沘城幹看著。

劉仁軌知道蘇定方的意思,既然是千里來此,誰又不想博個功名,封侯拜相,劉仁軌一口應道:“大將軍說的是,此戰絕不容敗。”

身為水師都督,劉仁軌應地很乾脆,蘇定方看著劉仁軌信心滿滿的模樣,笑道:“正則似有必勝之志,可是已經有了法子了?”

劉仁軌道:“倭國水師倍於我軍,末將也不敢言必勝,但末將在來的路上已經有所思量,只要大將軍能助末將一臂之力,這一仗末將至少有七成的勝算。”

蘇定方當即問道:“你要我做什麼?”

劉仁軌道:“請大將軍調撥軍中五千善射之士於末將,隨末將前往阻敵。”

蘇定方應道:“好,我即刻調撥五千軍中最善射的弓手於你,另再遣軍五千隨你同往熊津江水師大營,你可即刻啟程。”

“諾。”劉仁軌得令,應了下來。

不過就在劉仁軌應下蘇定方的話後,在離開前又想起了一事,對蘇定方道:“倭國水師那邊末將自當一力擔著,不叫大將軍費心,但此間還有一事,大將軍還需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