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笑道:“七年,著實不短了,你出身名門,自幼為太子侍讀,和太子交情甚篤,比起王玄策之於陛下還要更親近上幾分,將來拜相必是板上釘釘的。”

狄仁傑和李璄親近,而且還是李恪親自點名的太子侍讀,狄仁傑的仕途縱說是一片光明也不為過了,說狄仁傑將來能夠拜相也不是誇大,但這個話如果是自武媚娘口中說出,就有幾分拉攏的意思了。

狄仁傑是知道武媚娘喚他來此的目的的,所以也不敢承武媚孃的情,免得待會兒再落了武媚孃的套。

狄仁傑道:“小子不過僥倖,得陛下信重,用於東宮,每日誠惶誠恐,只想著不傷陛下英明,至於拜相之事,這是陛下才能夠決斷的,臣還年少,更不敢有半分奢望。”

狄仁傑的話說的是實情,表現地也頗為謙遜,但話裡話外也透露了一個意思,那就是朝堂之事都是李恪決斷的,狄仁傑將來能夠拜相與否,狄仁傑自己說的不算,武媚娘同樣說的不算,只有李恪說了才算。

話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狄仁傑顯然是不買武媚孃的帳了,武媚娘知道自己一貫示好是不成了,於是慢慢地,臉色有些變了,突然開口對狄仁傑問道:“本宮和太子自問也待你不薄,你不敢傷陛下英明,又如何敢攛掇太子做些不孝之事。”

來了,狄仁傑聽著武媚孃的話,知道武媚娘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目的,問罪來了。

狄仁傑也是雖明知武媚娘說的是什麼,但還是佯作不知,問道:“臣不敢,也不知皇后所言何事?”

武媚娘道:“太子年幼開宮,本宮不放心,故而讓太子每日給本宮稟事,你為何攛掇太子,阻止太子這麼做?”

面對武媚孃的問責,狄仁傑早有準備說辭,回道:“臣不曾慫恿太子不向皇后稟事,只是告知太子所書之事不可言及朝政而已。”

武媚娘不滿地問道:“天家母子,還有不能言及的事情嗎?”

狄仁傑道:“若是皇后和太子問的是家事,私事,自然別無不可,但如果是國事,是朝事,還是不可混於私情的,畢竟太子不止是人子,也是儲君,將來是要決斷天下大事的。”

狄仁傑之言入耳,武媚娘越發地不悅了,她知道今日想要和平解決此事是斷無可能了,於是輕哼了一聲,問道:“若是本宮執意如此呢,你待如何?”

狄仁傑如果再年長些,或許還會做地更加老成穩重幾分,設法把武媚孃的問題圓轉地對付過去,但現在狄仁傑還遠遠不是那個本該在四十年後才得重用,老成持重,謀身謀國的狄閣老,不過還是個年少得意,滿腔熱血的少年郎。

現在的狄仁傑年輕氣盛,仕途順遂,還不曾吃過虧,背後又有李恪和馬周他們撐著,怎會被武媚娘一句話就嚇的沒了膽氣。

狄仁傑道:“若是如此,臣自當行太子司直之職,請此事於陛下,若是陛下允了,臣自然無話可說,也當向皇后請罪。”

“你...”

武媚娘沒想到狄仁傑竟會這麼回她,軟硬不吃,被氣地甚至有些語塞了。

過了片刻後,武媚娘才一擺袖,對狄仁傑道:“你好本事,真不枉陛下對你如此器重,你的意思本宮知道了,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