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能夠笑面生死,但這列位宰相卻難了,尤其是最早就跟隨李世民身邊的房玄齡和杜如晦二人,雙眼早就哭地紅腫。

房玄齡道:“是臣等無能,未能為陛下尋得醫病良方。”

李世民笑道:“你們是宰相,治國而不醫人,藥石之道本就非你們所長,你們又何須自責。現在朕要對你們下最後一道聖旨,你們聽著便是。”

“臣等恭聽。”幾位宰相聞言,齊齊拜倒,對李世民道。

李世民開口道:“朕故之後,立太子李恪為君,新君繼位,百事待興,你們不可懈怠,當輔佐新君如待朕一般,明白了嗎?”

“臣等遵陛下之命,自當竭盡心力,輔佐太子。”四人聞言,當即應了下來。

李恪繼位本就無甚懸念,但當李世民此番話自口中說出,幾位宰相得令後,此事便算是徹徹底底地敲定下來了。

李世民這番話雖無十分的必要,但當李世民交代完後,心中卻踏實了許多。

李世民和眾宰相又交代了幾句,而後李世民才又拉過李恪的手中,對李恪道:“虎頭,為父篳路藍縷,以武開國,百戰乃有天下,今為父治國二十載,也算得興國盛世,從今往後,這大唐江山便就交由你了,望你繼往開來,不負為父所託。”

李恪連忙應道:“父皇所為,乃千古帝王之典範,父皇放心,兒必遵循父皇之願,效比父皇,咱們父子連心,同開千古未有之盛世。”

李世民聞言,笑道:“你做事,朕一向是放心的,但為父還有些話要交給你,你仔細聽著。”

李恪道:“父皇但管交代,兒謹記在心。”

李世民靠在李恪的耳邊,低聲道:“帝王御臣之道,需分文武,在我大唐朝堂,文臣之中多謙謙君子,諸位宰相也竟可依仗,你不必過憂。而在武臣當中,你雖行伍出身,威望極高,但難免有恃功而自傲者,這些人你能用便用,不能用就換上自己的人,不必顧忌為父舊留於他們的恩遇。”

大唐的四位宰相,房玄齡忠心耿耿,為相二十載卻從不貪戀權勢,李世民是絕對信得過的。李恪對杜如晦有救命之恩,杜如晦同樣不會辜負李恪,至於岑文字和楊師道,他們一個是李恪的恩師,還有一個是後族親長,更是可靠,這些是李世民不曾擔憂的。

但在武將中,因為侯君集、薛萬徹之事,李世民心中難免有些疙瘩和不安,不過好在李恪在軍中威望甚高,也不虞其他,所以李世民只交代了李恪一句,也就放心了。

“咳咳咳...”李世民說著話,突然便是一陣劇烈的咳嗽,緊接著胸口上下起伏,似乎已經透不氣來了,似乎是想說什麼話,卻又說不出來的樣子。

“父皇,父皇。”李恪一隻手慢慢地扶起了李世民,一隻手輕輕地撫著李世民的胸口,對李世民喚道。

李世民現在顯然已經無力再回李恪的話了,李世民彌留之際,躺在李恪的懷中,慢慢地歪著頭,看向了南面,似乎是在期盼著什麼。

李世民雖然什麼都沒說,但李恪知道李世民的意思,李恪向重手足之情,善待兄弟,這一點李世民不曾懷疑,李世民在彌留之際擔憂的只怕就是身在南面黔州的李承乾了。

李恪道:“父皇放心,恪兒即刻便命人接兄長回京,重封爵位,到時父皇靈前,咱們兄弟必是整整齊齊的。”

李恪的話說到了李世民的心坎之上,有此一句,李世民心中再無牽掛,慢慢地,臉上竟露出了笑容,胸口不在起伏,似乎一切都歸於了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