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最後的奏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魏徵的聲音雖然微弱,但語氣卻很堅定,眼睛裡還透著幾分倔強,甚至不必看,李恪也能猜到魏徵奏章中所言何事,必然就是關於東征的了。
魏徵一向以為遼東得之無用,反對李世民御駕親征遼東,而魏徵又是極為倔強之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也不會有所改變。
對於魏徵此番作為,李恪並不覺得太過訝異,魏徵的性情向來如此,只要是他覺著對的事情,也不會顧及李世民的感受。
李恪也不提魏徵奏章一事,只是對魏徵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魏相心繫國事,熬得油盡燈枯,沒想到到了此時竟還心繫國事。”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好詩好句吶,老臣在朝中為官多年,開罪了不少人,也曾忤逆過太子,想不到臨終之時,竟還能得太子此語為評,也算是不枉此生了。”魏徵看著李恪,對李恪笑道。
李恪不過脫口而出一句,並未想太多,沒想到魏徵竟然對他的一句話上了心,李恪道:“本宮不過隨口言來,叫魏相見笑了。”
魏徵搖了搖頭道:“太子之才,老臣一向是極為推崇的,老臣觀太子作詩,不比南北朝那般華麗堆砌,而是質樸天成,這才是大成之道,開一代文風,勝過薛道衡之輩多矣。”
李恪是文抄公,不過隨口而來的一句卻叫魏徵如此高譽,一時間臉上也難免有些難為情了,李恪道:“本宮不過一時偶得,魏相謬讚了。”
李恪是謙遜之詞,但魏徵如此誇讚李恪又怎會全無用意,魏徵對李恪接著道:“若論文采天份,太子勝魏王多矣,只可惜太子卻暴殄天物,偏生從了武,實在叫老臣惋惜。”
魏徵之言一出,李恪哪還不知道魏徵想要表達的是什麼,魏徵一向重文而輕武,眼下春秋將盡,只怕也是想接著這個機會再勸李恪了。
李恪低著頭,並未急著回魏徵的話,魏徵看著李恪沉默了下去,吃力地對李恪道:“太子是聰明人,自然能猜到老臣信中寫的是什麼。”
李恪點了點頭道:“魏相剛直,一諫不成自然還有一諫,這奏章不必看,本宮也猜得到。”
魏徵強撐著對李恪道:“老臣的這本奏章不止是寫給陛下的,也是寫給太子的,太子是儲君,未來的國君之重,自當知道眼下的大唐國情。自大唐立國至今,連年征戰,今已百姓疲敝,自當與民休息,重文事,而輕武功,這才是正道。”
“咳咳咳...”
魏徵說著,顯然情緒有些激動了,胸口上下不停地起伏著,急促地咳嗽著。
看著已經奄奄一息,卻仍舊心繫國政的魏徵,李恪的心裡又怎忍心再去傷他,李恪連忙應道:“魏相說的是,大唐苦戰久矣,日後自當休戰,興文政,與民休息,這也是本宮和岑師商議過的。”
魏徵聞言,臉上緩緩露出了笑意,岑文字也是文官,也是重文的,將來李恪登基,岑文字必當以帝師之名執政,如果是岑文字參與的話自然就不會假了。
魏徵笑著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說完,魏徵慢慢地,永遠地闔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