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嘆了口氣,接著問道:“那你可知此事之後太子之言?”

李承乾自然不會把自己的話告知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回道:“臣不知。”

李世民道:“‘惜刺客未能盡功,中三郎咽喉,致留後患’,輔機你以為這是一個仁君該有之言行嗎?”

李世民之言一出,長孫無忌心中一震,終於知道李世民尋他何事了,原來竟與李恪遇刺有關。

長孫無忌道:“莫不是有人謠傳,生了誤會?臣以為太子行事不當如此。”

李世民搖了搖頭道:“此事太子自己都已認下了。”

長孫無忌聞言,一下子默然了,他沒想到太子身為國儲,竟能說出這番話,還傳了出去,非但叫長孫無忌費解,更有幾分失望。

身為嫡長,有幾分手段本就是應該,但李承乾行事卻如此疏漏,連這等話都能傳了出去,實在是不該。

不過事已至此,長孫無忌也別無他法,縱然對李承乾心有不滿,但他的儲君之位更關係他長孫家的世代榮華,他只能為李承乾發聲。

不過長孫無忌何等聰慧,眼下李世民初知此時,正在氣頭上,他絕不會白口為李承乾辯解,只得另闢蹊徑。

長孫無忌問道:“此事幹系重大,卻不知陛下從何而知?”

李世民不假思索地回道:“自是御史臺聞風稟奏。”

長孫無忌聞言,問道:“御史臺臣所奏,多為坊間所聞,抑或是臣僚之間所傳,然太子言於東宮,本該是秘辛之事,怎地傳於外朝?”

長孫無忌只是這麼一問,甚至不用多言,李世民自己便已經有了猜測。

是啊,東宮所言本該絕密,可此事怎的叫八竿子打不著的權萬紀探知了訊息,莫非此事之後別有內情?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問道:“輔機是以為此事別有內情?”

長孫無忌看著李世民微微皺起的眉頭,靠上了前去,適時道:“前隋廢太子楊勇便是前車之鑑,陛下不可不防。”

前隋廢太子楊勇,本為隋文帝楊堅嫡長子,儲位之爭中被楊堅次子、隋煬帝楊廣所害,貶為庶民,後矯詔殺於府上,子孫之輩盡數喪命,此事李世民怎會不知。

李世民聽了長孫無忌的話,心頭猛地一顫,仔細回味了起來,心裡越發地不踏實了。

李承乾所言確實不妥,但若要因此而重走前隋楊勇的老路,這也絕非李世民願意看到的,畢竟在眾位皇子之中,李世民最為疼愛的,終究還是李承乾這個嫡長子。

在這一刻,那個殺伐果決,染血無數的亂世帝王竟也變得優柔寡斷,滿是兒女情長。

李世民在心中斟酌了片刻,拳頭緊握又鬆開,終究還是另做了決定:太子言行雖是有失,但此事蹊蹺,暫且懲戒一番便是,太子之位干係國本,輕不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