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恪說著,從蕭月仙手中接過筆,端坐於書案前,提筆著書。
能叫李恪空著肚子忙活的事情自然非比尋常,蕭月仙看著李恪這般端正的模樣,心中也很是好奇。
蕭月仙作勢為李恪揉肩,便靠在了李恪的後背,時不時地瞥向了鋪在書案的上白紙,而李恪所書對蕭月仙也毫不避諱,故而蕭月仙能看的仔細。
“東南各軍府統軍親啟:今淮南大雨,連日不停,淮水已有決堤之像,淮水若決,必禍延東南半壁,使黎民殃苦,國力疲敝,本王李恪,為免天災,當行節臣之權,調東南府軍來此,修河堤,理水政,凡各府府軍,接本王令著,各抽調常備兵力之半數,援馳楚州,若有違者,依軍令斬!”
蕭月仙就在李恪的身後,看著李恪在紙上寫下的一筆一字,臉上雖是不動聲色,但心中已是滿滿的詫異。
她沒想到,李恪竟然動了調兵治水的心思。府軍治水,這可是她從未聽聞過的說法。
一時間,蕭月仙還未全然消化掉自己方才看到的東西,但她看向李恪的眼神,已經多了幾分複雜的味道。
她是蕭銑之女,亡國公主,在蕭月仙自小的聽聞中,唐朝君臣便該是奸詐狡猾,心狠手辣之輩,對待治下百姓,也是如視豬狗,這一些蕭月仙也曾毫不懷疑地相信,可當她見到了李恪,現在的她竟開始動搖了。
這天底下,應該沒有人比李恪更加能夠代表她所痛恨的大唐君臣了吧。
他是皇子,爵封親王,官拜大都督,既是君,又是臣,他本該是蕭月仙最為痛恨的大唐走狗,可每每當蕭月仙面對李恪時,她的心裡卻又生不出太多厭惡。
論樣貌,李恪俊秀英氣,雖年少,卻有著一種說不出,與年齡不相符的穩重和淡然。
論為人,李恪待人處事溫和,哪怕是面對宮中婢子時也沒有太多的架子,反倒和藹地很,甚至可以在大雨中與他的麾下袍澤巋立其中,甘苦與共。
論才幹,李恪少時為質,救關中萬民於水火,他文采斐然,一篇上佳的詩作張口便得,一筆書法,更是頗有幾分大家風範,至於武藝,更弓馬純熟,比肩軍中宿將。
就是這樣的人,蕭月仙無論如何都無法把他同那些貪贓枉法、窮兇極惡的朝廷鷹犬劃上等號。
地方大都督擅調府軍,這是多大的干係,李恪為了緩解淮河水情,竟也心甘情願地擔了下來。
兵權這個東西,向來都是最為忌諱的,李恪出身宗室,天家父子之間便更是如此,這一點,蕭月仙自然清楚地很。
李恪調府軍治水之舉,雖有奇效,但他也擔了天大的干係,若是此事鬧上了朝堂,免官革職都算是輕的,弄得不好,甚至會丟了王爵和封號,貶為庶民。
李恪雖為揚州大都督,提調東南軍務,但淮南水患屬政務,不在軍務之列,李恪大可明哲保身,不做置理,可李恪偏偏出手了,而且動用了李世民賜予他的節鉞之權。
要知道,李世民賜予李恪節鉞,多半還是場面上的意義,可不是給李恪這麼用的。
就在蕭月仙還在恍神的時候,李恪的手令已經寫好,自一旁的木盒中取出了他的楚王金印,蓋了上去。
“楚王恪印。”
四個鮮紅的篆字印在了手書之上,這封手書頓時便有了東南半壁江山最高的效力。
“來人,把本王的手書送出去,著楚、濠、滁、壽四州統軍即刻依令行事,不得耽擱。”李恪將手書合上,喚了門外的衛率,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