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恪聞言,點了點頭道:“先生所言極是。”
李恪雖是輕裝簡行南下,但是拜張元素所賜,那日在洛陽碼頭,張元素竟擺出洛州大都督的儀仗迎接於他,只要不是個傻子,誰還不知道張元素如此大張旗鼓迎接的是誰。
眼下的運河表面雖然看起來還算安靜,但李恪知道,他不日便將抵達揚州的訊息恐怕已經到了江都了。
“錚、錚、錚...”
李恪心中還在想著此事,河面之上,就在李恪所乘大船的一側,竟突然傳出了一陣悠揚婉轉的琴聲,傳入了李恪的耳中。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至意乖兮節義虧...”
這是作自東漢才女蔡文姬手中的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李恪雖算不上好樂之人,但耳濡目染之下,對於這樣的名曲自不陌生。
“好曲,這彈琴之人琴力不俗,沒想到在這河面之上竟還能聽到如此琴音。”李恪雖不善彈琴,但他在長安時久在宮中,又常同秦懷道等一眾權貴子弟混跡於酒肆之間,倒是練出了一副好耳力,聽著耳邊的琴音,對身旁的王玄策道。
王玄策是真正的好琴之人,他聽了河面之上傳來的琴音,又聽了李恪的讚歎之語,對李恪道:“這琴音哀轉悽婉,既切切如雨絲,又綿綿如江河,深得此曲三味,恐怕就算是京中名家琴師也未必能有此造詣。”
王玄策好琴,而王玄策對著琴音的評價極高,李恪不禁對著彈琴之人也來了興致,於是李恪循著琴音傳來的方向回頭望去,果然,在李恪所乘的大船之後,正有一艘小了些的花船跟在他們的左後側。
李恪看著跟著他們後面的竟是艘花船,於是對王玄策問道:“左右行水路無事,先生也極喜這琴音,本王便請這船中樂伎上船奏上一曲,打發時間如何?”
這艘花船雖未掛船旗,但尋常百姓人家的行船不會是這副裝扮,這艘花船多半就是青樓女子所乘,既是青樓女子,李恪請來為他們彈上一曲也並無不可,故而李恪有此一言。
“如此也好。”王玄策聽了李恪的話,先是頓了頓,接著臉上便露出了意動之色,回道。
李恪聞言,當即對身後掌帆的船伕吩咐道:“後面花船上所彈的曲子甚好,你等速尋人去將船上彈琴之人請來。”
“諾。”李恪有言,身後掌帆的船伕得令,下去請人去了。
水上行動不便,自然不必陸路上來地便捷,不過好在李恪倒也沒有等上太久,不過盞茶的功夫,被遣去請人的船伕便將人帶了過來,只不過來的人倒是叫李恪頗為訝異。
李恪原本只當來人是專在這運河之上為人唱曲兒營生的樂伎,想必樣貌不會太好,否則又何必要這般辛苦,每日在運河之上漂泊受累,可當船伕帶著樂伎出現在李恪的眼中時,李恪卻一下子愣住了。
來人女子眼如新月,眉似春柳,身著淺紫色輕紗及地長裙,腰束花帶,髮髻盤作雙環望仙樣,鬢下垂下的髮絲隨著輕飄飄的衣角隨風揚動,自是姿容窈窕,仙姿佚貌,倒是大大地出乎了李恪的意料。
“奴家仙娘拜見公子。”女子走到李恪的身前,屈膝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