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一眾到了藥廬之外,李恪的護衛便要上前叩門,不過卻被李恪伸手攔了下來,孫思邈乃當世名士,豈可隨意怠慢。

李恪攔下了準備上前的護衛,親自走到了藥廬門外,對門內朗聲道:“孫真人,小子李恪前來拜會,還望開門一見。”

李恪之言出口,過了片刻,藥廬內走出了一個鬚髮半白,精神矍鑠的老者,乍一看去,最多也就是知天命之年,誰能想到這竟是一個年近百歲的老人。

老者開了門,一眼看去,見門外站了十多人,如此陣仗,又看了看站在眾人最前,衣著華貴、氣宇不凡的李恪,心想必是朝中哪家權貴人家向他求醫來了。

孫思邈看著李恪,問道:“不知小公子是哪家子弟,來尋老道有何要事?”

孫思邈不同於尋常大夫,他除了治病救人之外,更是修道之人,故而以道自稱。

李恪拱手回道:“小子乃大唐楚王李恪,此番正是奉父皇之命前來,請孫真人出山相助。”

孫思邈聽了李恪的話,波瀾不驚的臉上也露出了一絲訝色。

先前他在屋中聽到李恪二字,只當自己是聽岔了,抑或是同名之人,如今聽了李恪的話,才知自己並未聽錯,眼前的這個少年正是名震長安的三皇子李恪。

孫思邈拱手回道:“原來竟是楚王當面,老道多有失禮了。”

李恪聞言,問道:“真人也知李恪之名?”

孫思邈雖隱居在此著書,但他也並非然與世隔絕,李恪的大名他還是聽過的。

孫思邈回道:“那是自然,殿下為救關中百姓,出國為質四載,活人無數,老道豈能不知?”

李恪謙虛道:“小子行事不過略盡綿力而已,比不得真人博學古今,著書以澤萬世。”

孫思邈生性淡泊,沒有太多的心思同李恪在此閒談,於是問道:“方才殿下口言奉皇命前來,卻不知陛下傳詔有何要事?”

李恪道:“父皇欲請先生出山救人?”

李恪的話早在孫思邈的意料之中,此前朝廷邀他前往宮中為官,孫思邈性情淡泊,自然不願,縱是回絕了也無不可。

可如今李恪卻是奉皇命而來,請他救人,孫思邈倒是不便直接回絕。

孫思邈問道:“卻不知要救的是何人?”

李恪如實回道:“尚書右僕射,杜相杜如晦。”

李恪原以為孫思邈既已詢問了何人,便該是有意前往的,而且醫者仁心,李恪又是親自來此,孫思邈斷沒有回絕的道理。

可不料孫思邈聽了李恪的話,當即搖了搖頭道:“如若病的是杜相,請恕老道不能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