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恪聽到王玄策的告誡,也一下子止住了嘴,看著山下,好似在欣賞景緻一般。
“趙德言參見三皇子,可汗命我前來領三皇子過去,還請三皇子隨我同往。”趙德言走到李恪的身後,對李恪拱手道。
李恪聽到趙德言的聲音,也做出一副剛剛才發現趙德言的模樣,轉過身來,同樣拱了拱手,對趙德言笑道:“原來是趙相,本王有禮了既是可汗有命,還請趙相前面帶路。”
趙德言官拜突厥帕夏,與大唐門下省侍中之位倒是相似,位高權重,李恪稱他一聲趙相倒也並無不妥。
對於李恪的稱呼,趙德言的臉上卻不見絲毫的波瀾,似乎這個宰相的稱謂並未能給他的內心帶來絲毫榮寵的感覺。
按理說,趙德言身為一個漢人,背離自己的國家,不遠千里投入敵國,為的不就是那些所謂的榮華富貴嗎?可趙德言的反應卻如此平淡,而且趙德言給李恪的感覺也不似那些簡單的利慾薰心之輩,李恪倒是一下子有些看不懂他了。
“趙相是哪裡人?”在前往獵場入口的路上,李恪看著身旁的叫他捉摸不透的趙德言,試探著問道。
趙德言回道:“在下祖籍幷州。”
“幷州?”
李恪聽了趙德言的話,而後接著道:“幷州乃是我大唐龍興之地,你我倒算是半個鄉人了。”
大唐自幷州太原起兵,乃有天下,李恪已半個太原人自居,倒也並無不妥。
所謂人生四大喜,他鄉遇故知。在這漠北草原之上,能夠遇到同鄉,自然是件值得欣喜之事,李恪這麼說原也有拉近與趙德言關係的意思。
不過對於李恪的示好,趙德言顯然沒有半分意動。
趙德言半是謙虛,半是敷衍道:“三皇子乃大唐親王,在下生於市井,只是鄉野草民,豈敢與三皇子攀附。”
趙之一姓,起於東周趙國,趙姓雖興於幷州,但卻也隨著趙國的滅亡而迅速衰落,在幷州,趙氏之人雖多,但趙氏卻非是名門,趙德言的話倒也有他的道理。
李恪也聽出了趙德言口中的敷衍之意,但他對趙德言其人,卻越發的好奇了。
看趙德言這副模樣,難不成他還真就毫無半點雜念,是頡利的死忠之臣了?若非如此他又怎會對李恪的示好視而不見,反倒刻意疏遠?
李恪慢慢地走在趙德言的身後,看著趙德言的背影,越發地覺得此人不簡單。
李恪靠在王玄策的耳邊,對王玄策輕聲吩咐道:“春獵之後,找人去查查趙德言,本王要知道他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