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靈州軍(第2/2頁)
章節報錯
武德五年,李道宗便為靈州總管,之後四年間,李道宗曾數敗突厥軍,將突厥大軍逐出五原,逼的突厥失土近千里,就連李道宗任城王的爵位亦是因此戰得來。
此番李道宗率軍來此,於頡利而言倒也是冤家路窄了。
“往年數戰,李道宗只龜縮靈州城內不出,不敢應戰,叫本汗很是頭疼,此番他既出了靈州城,本汗便叫他知道我突厥勇士的厲害。”頡利只當李世民對渭水之盟不服,李道宗此來必是奉了李世民之命攔截突厥大軍的,於是對身旁的眾人道。
李恪對於他的堂叔,任城王李道宗的聲名自然比頡利更加清楚。
任城王軍功赫赫,為人賢良,宗室之中與河間王李孝恭並稱為賢,乃當世名將。但李道宗用兵一向穩中,甚少行險兵,在突厥大軍返程途中攻打突厥,與李道宗穩重的性情絕對不符。
李恪聽著傳話之人的話,心中不禁有些疑惑。
果然,正如李恪所猜測的那般,頡利派去前往西面刺探的斥候很快便帶回了訊息:李道宗大軍並未對突厥左翼發起攻勢,只是仗著自己熟悉地形,在四周喧擾,根本未動刀兵。
斥候帶回的訊息不禁叫頡利為之眉頭緊皺。
若是李道宗當真率軍強攻突厥左翼,那便會被左翼欲谷設的大軍拖住,待突厥主力包上,李道宗必死無疑,可李道宗卻遲遲不動手,著實叫頡利無可奈何。
頡利行伍多年,並非不知兵之人,相反的頡利雖然狂妄自大,但他對李道宗的能力卻很清楚。李道宗所為,更像是一個陷阱,頡利若是主動攻打李道宗,才是著了他的道。
靈州乃西北重鎮,軍力之強尤在涼州之上,整兒靈州總管之下直接統帥不下三萬,而此時露面的不過一萬,誰知道剩下的人馬是不是在何處埋伏?
如今已然入冬,而此處又是大唐國土,突厥人地勢不熟,若是在此時被靈州軍拖住,大軍不得及時北返,對突厥大軍甚至是整個突厥都是極大的危機,要知道,在草原之上,對突厥虎視眈眈的部落可不止一處。
那些部落若是和大唐聯合,那對留在突厥的老幼婦孺將會是滅頂之災。
頡利看了眼馬前的李恪,對身旁的附離道:“質子倒是個硬骨頭,先把質子帶下去,待回到突厥再說!”
此處還是唐土,李恪自然有所倚仗,待到了突厥,李恪再無處依靠之時,頡利不信這個小子的骨頭還能這麼硬。
與此同時,在距離突厥主力三十里的山坡上,一個身著明光鎧,二十來歲的年輕將領正策馬而立,遠遠地望著東面突厥大軍的方向,此人正是靈州軍主帥任城王李道宗。
“總管,頡利並未中計,突厥大軍照常北行,我等是否要強攻?”李道宗的身旁,行軍司馬宋君明對李道宗稟告道。
李道宗聽了宋君明的話,搖頭道:“陛下命我等一旁襲擾,以分頡利之神,求覓破敵良機,大敗敵軍,救回蜀王。然此番頡利既有防備,我等若在強攻恐怕收效不大,反倒會陷蜀王於險地,絕不可為。”
宋君明接著問道:“那我等該當如何?”
李道宗幽幽嘆道:“兩軍未動刀兵,盟約未破。左右威懾頡利的目的已經達到,命前軍撤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