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恰逢中天竺國內叛亂,中天竺王屍羅逸多暴斃,叛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做亂。

阿羅那順遣兵攻打王玄策使團,王玄策不慎被叛軍所擒,不過好在叛軍忙於劫掠東天竺國獻於大唐的珍寶,叫王玄策抓住機會逃了出去。

逃出生天的王玄策並未因橫遭劫難而落魄回國,反倒雷霆大怒,竟前往吐蕃及泥婆羅借兵,憑著一身縱橫之術和大唐的金字招牌,王玄策借得吐蕃兵一千餘,泥婆羅騎兵七千,藉此反攻中天竺叛軍。

王玄策掛帥征伐中天竺國都,數戰擊殺中天竺兩萬人,俘虜數萬,降城邑五百八十座,生擒阿羅那順,一舉震懾天竺諸國。

一人滅一國,如此戰果古來罕有,縱在將星璀璨的大唐亦是如此,只不過王玄策本人官位不高,天竺也非大唐勁敵,故而唐書未曾給王玄策單獨立傳,聲名不顯罷了。

李恪當即對丹兒問道:“王玄策現在何處?”

丹兒回道:“此人乃白身,入不得東宮,現在鳳麗門外等候,可需奴婢前往引他進來。”

李恪吩咐道:“不,你先命人將愔弟送去阿孃處,然後隨本王走一趟,本王要親自前往鳳麗門。”

此去突厥,前途未卜,身邊若是能有王玄策這樣的能人相助,自然是件好事,李恪豈能怠慢。

“諾。”丹兒輕聲應了下來。

鳳麗門位處東宮東側,緊鄰城東的光宅坊,以李恪的腳程不到一炷香的時間。

當李恪加快腳步,來到鳳麗門外時,一眼便看到了孤身立於雨下等候的王玄策。

時值仲秋,長安的氣候已頗有些涼意,稀疏的雨水滴落在臉頰上,刺骨地冷。

而岑文字手中並無紙傘,只穿著一身冬衣,站在甬道之外等候。

“草民王玄策,拜見蜀王殿下。”王玄策站在雨絲之中,看著一個滿身貴氣,容貌清秀,身披貂皮大氅的錦衣少年在侍女的陪侍下迎面走來,便猜到了李恪的身份,俯身拜道。

王玄策有岑文字的帖子,要見到李恪自然不難,但他沒想到李恪竟會親自出迎,此時的王玄策年不過二十上下,面色和言語雖極力地平靜,但依舊叫李恪察覺出了一絲難掩的激動。

王玄策雖姓王,但卻與幷州巨閥太原王氏沒有半點關係,王玄策出自洛陽寒門,乃尋常人家子弟,從他的一身粗布冬襖也能看出端倪。

王玄策少年時曾遊學南陽,為岑文字舊交,頗有才學,學成後入長安求官,然仕途不順,至今仍未謀得一官半職,在京中蹉跎潦倒數載。

王玄策少年求學,寒窗苦讀十年,自覺文才武略不弱於人,又豈會甘願蹉跎一身,此前一直苦無良機,如今一旦抓住機會自然便會挺身而上。

此番隨李恪北上本是苦差,但在眼下苦無機遇的王玄策眼中卻是難得的機遇,故而昨日得了岑文字的引薦,便滿口應了下來,一早便在此等候。

李恪上前,親自將王玄策扶起,道:“先生快快請起。”

“謝殿下。”王玄策起身謝道。

李恪對王玄策道:“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先生且先隨本王入內。”

“謹遵殿下吩咐。”王玄策感覺到了李恪對自己的重視,卻仍舊不敢有絲毫的輕慢,恭謹地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