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朝議(第2/2頁)
章節報錯
阿史那思摩被押出去後,李世民看著滿殿的重臣,問道:“朕不欲遣質子,眾卿可有良策?”
李世民之言一出,滿朝上下頓時一片沉寂。
頡利顯然是有備而來,而阿史那思摩也一口咬死了這個條件,要想與突厥和談,必遣世子,突厥是絕不肯讓出半步的。
在這種情況下,縱然是大羅金仙,也難有兩全之策。
大殿中的氣氛太過壓抑,過了半晌,終於有人打破了這片沉寂。
“大不了與突厥拼了,陛下,臣請率軍出城,與突厥決一死戰。”
大殿中,一陣怒吼聲響起,眾人望去,竟是右武衛大將軍、宿國公程咬金。
“此辱不堪受,臣等請戰!”程咬金話音未落,其餘重將也紛紛出列道。
“只知殺伐,不顧大局的莽夫。”眾人看著程咬金,尤其是以長孫無忌、虞世南為首的那些文臣,心裡都不禁鄙薄了一番。
唐不同於宋,大唐立國之初,百官之中沒有軟骨頭,他們倒不是怕了突厥,只是突厥大軍已入關中腹地,八百里秦川多為平原,若是在這種形式下與突厥二十萬胡騎野外廝殺,恐怕連兩成勝算都沒有。
程咬金自然也看得出旁人眼中的意思,但他對此卻毫不在意。作為一個陣前衝殺的武將,這些東西本就不是他所長,但他只是已經把自己支援李世民的態度表達了出來,如此足矣。
眾人都不敢輕言,這時,資歷最深,又作為宰相的蕭瑀只得站了出來。
蕭瑀起身道:“啟稟陛下,臣以為此戰打不得,此戰一打,無論勝負如何,整個關中都將淪為一片廢墟,甚至會波及洛陽和梁州,後果不堪設想。”
大唐和突厥之間一旦大動刀兵,唐軍只能倚城待援,等著各州郡的勤王之師,那這樣一來,便等於將長安外整個富饒的關**手送於了突厥,數百萬關中百姓都將遭受滅頂之災,那大唐君臣們也將成為千古罪人。
蕭瑀的話,自然是老成謀國,可此時的李世民又豈能聽得進去。
李世民怒目瞪著蕭瑀,問道:“如此說來,你是要朕遣皇子求和了?”
蕭瑀道:“質子求和,只是一時之策,待我大唐緩過勁來,大可再將皇子迎回。”
李世民果決,對兄弟都能下得去手,但卻是個實實在在的護子之人,迎回質子說的好聽,可古來為質者能順利回國的又有幾人,而且就算得迎回國,那幾年的苦楚又豈是好受的。
李世民只有六子,其中最年長的李承乾、李恪二人不過八歲,年幼的李惲還在襁褓之中,這般年紀,李世民怎忍骨肉相別。
蕭瑀的話一下子觸怒了李世民敏感的神經,李世民指著蕭瑀怒喝道:“此乃無君無父之言,朕之子乃大唐皇子,天潢貴胄,豈能入突厥為質,做那階下之囚!”
蕭瑀倒也是個犟脾氣,眼見著李世民動怒,竟也絲毫不做退讓,反倒直言諫道:“陛下一子的榮辱,難道貴地過大唐千萬百姓的性命嗎?陛下不止是人父,更是人君,望陛下三思。”
蕭瑀的態度已經徹底突破了李世民的底線,李世民當即拍案,怒道:“讀書漢安知天家事,質子之事勿須再提,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