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2/2頁)
章節報錯
杜如晦為中書侍郎,掌聖旨草擬,臨軒冊命,又是李世民的心腹,此次臨朝冊封的聖旨便是由杜如晦所書。
長孫無忌不動聲色地看著身旁的杜如晦,只見杜如晦神色如常,臉上併入絲毫的訝異,顯然早在登基大典之前他便知道了李恪的官爵封賞。
長孫無忌雖然與李世民的近侍常塗熟識,但常塗忠於李世民,也很清楚作為帝王親近之人,他自己該如何行事,他自然不會將李世民的意思告訴長孫無忌,而偏偏長孫無忌自己也無法揣度。
其實李世民加封李恪的意思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出於對李恪的意思愧疚和補償的意思罷了,但長孫無忌將李恪的封賞聽在耳中,卻覺出了全然不同的味道。
長孫無忌能走到今日這一步,靠的就是行事周全,長孫無忌很清楚,長孫氏能有如今的氣象皆乃皇權庇護,長孫氏的皇后之位和李承乾未來的皇位便是長孫氏最好的倚仗,可這道聖旨卻叫長孫無忌嗅到了一絲危險的氣味,猛然警覺了起來。
此前,長孫無忌一直著力與如何助李世民奪取太子之位,如何登上大唐帝位,可如今,李世民已經登基,他的注意力便轉變過來,變作如何助李承乾穩坐太子之位,鎮住李恪那些庶出的皇子了。
此時,當長孫無忌再看向他身前的李恪時,他的眼中已經帶上看來一絲陰鬱,縱然此時的李恪還只是一個八歲的孩童。
李世民的登基大典前後將近兩個時辰,一直到午時方才告終。
此時的李恪自然還不知道自己已經在這麼早的時候就已經被長孫無忌給盯上了,他輕輕拍了拍自己有些痠痛的腿,往殿外走去。
李恪剛走到殿外,卻看到了一個他頗為熟悉的身影——左武衛大將軍秦叔寶。
當日李恪在玄武門遇刺,當時值守玄武門,救了他性命的正是秦叔寶,說來秦叔寶於李恪亦有救命之恩。
“秦將軍留步。”李恪快步走下石階,輕聲喚道。
秦叔寶聽到身後有人喚他的名字,停下了腳步,回身望去,原來喚他的人竟是李恪。
李恪雖年幼,但畢竟貴為皇子,又有親王爵在身,怠慢不得。
秦叔寶俯身拜道:“末將秦叔寶拜見蜀王殿下。”
李恪忙上前將秦叔寶,扶起道:“秦將軍快快請起。”
秦叔寶此前與李恪從未說過話,他被李恪扶起,對李恪問道:“不知殿下叫住末將所為何事?”
李恪回道:“秦將軍於我有救命之恩,一直未能當面道謝,今日便是專程來向將軍道謝的。”
秦叔寶道:“鎮守玄武門乃是末將職責所在。殿下受傷,末將已是失職,豈敢再當殿下一拜。”
李恪當面與秦叔寶道謝,李恪倒也未曾想過太多,在他看來不過是應有之義,可這一幕到了有心人的眼中,便有了另外一層意思。
站在石階之上的長孫無忌看到這一幕,眼中的陰鬱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