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可算是想起來哪裡不對了!

14年的時候,阿狸家的大資料雲端計算中心不是要在這邊籌建嗎?

如果沒記錯的話,當時2月份的時候,這件事情應該就定下來了。

如此推斷的話,這個計劃應該是一年之前甚至更早就在談了。

結果這次來網際網路大會,根本就沒有聽說這方面的訊息。

難道說歷史在這個節點上,又發生改變了?

王成這突然的動作,把李聰和羅浩嚇了一大跳。

就連一邊陪著老人的年輕人,也嚇得差點蹦起來。

倒是那位老人家神態自若,從始至終臉上的表情都沒什麼變化。

等眾人都平靜下來之後,李聰才看著王成道:“就想起來了這種事情,你至於這麼激動嗎?”

王成想了想,自己的確是有點反應過激了。

反正阿狸沒在這個地方建立大資料中心,和他也沒多大的關係。

所以王成笑了笑道:“不好意思,剛才失態,只是單純的覺得黔州這邊的地理條件這麼優秀,沒有被利用起來,實在是太可惜了。”

李聰想了半天也沒想出黔州這邊有什麼優秀的地理條件,他忍不住吐槽道:“你說的地理條件難不成是旅遊條件?這跟網際網路也不沾邊啊。”

王成笑了笑沒有回答,一看李聰就不懂某些技術,說了也是白說。

王成既然不想說,李聰也不能強求,而且他也沒多大的興趣。

他沒興趣,不代表別人就沒興趣。

坐在王成對面的老人,眼神閃爍的看了他半天道:“小夥子,你剛才說我們黔州這邊的地理條件好?能不能跟老頭子詳細說說這種事情?”

這時候王成的紅酸湯已經上來了,他喝了一口道:“老先生對這東西感興趣?”

“是啊,別人都說我們這邊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兩銀。怎麼到了你的口中,還成了地理條件好了?”

王成也沒反駁,只是順著說:“老先生說的這些,倒也是客觀事實。”

一聽這話眾人就知道,王成這是不打算爭辯什麼。

老人一聽終於有些著急道:“是老頭子問的這個問題唐突了嗎?不方便說?”

王成想了想道:“倒也沒什麼不能說的,反正我不打算用這種事情賺錢就是了。”

說著王成就從竹筒裡面抽出了一把筷子道:“所謂的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描述的是一種客觀的自然條件。”

“這種條件對於古代從事農業生產,自然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可事物總是具有兩面性的,如果換個角度,換一個領域來看,這種地理環境對於一些特定的產業來說,是相當優秀的環境。”

聽了這話,老人家已經坐直了身子道:“願聞其詳。”

王成把一根筷子放到桌子上說:“首先說這個天無三日晴吧,這說明黔州的氣溫不會過高。”

“再說說,地無三里平,這說明這裡地勢起伏,蘊含著龐大的勢能,從而可以轉化為動能,再轉化為電能。”說著王成又放下了一根筷子。

老人家點頭道:“這一點我倒是知道,我們黔州這邊的電便宜,甚至都用不完。前幾年還賣給粵州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