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歸附明國?這怎麼可以?”

“是啊,明國不是要搞那什麼改土歸流麼?這事兒怎麼可能答應?”

“是啊,到時候大汗就不是大汗,我們也不是我們,青藏高原上,就都是明國派來的官員了!”

“……”

隨著固始汗宣佈說,要歸附明國,這訊息一出,頓時,各界人士群起反對。

然而,固始汗又不是一般人,被人一說就改主意,那就不是固始汗了!

只聽他對那些反對的人解釋道:“明國的改土歸流,本汗自然是不滿的,為此,不是還集結了各部族軍隊反對過!但是,你們沒看到麼?我們哪怕集結了各部族的兵力,但是也不是明國的對手!”

“本汗可以確認,遼東強大的大清帝國,肯定已經被明國給滅了;甚至還是在什麼倭國的幫助下,依舊是滅了個徹底,乾淨,要不然,明國不可能留著十幾萬騎軍在歸化城不用!又或者,難道明國能有二十多萬的騎軍,因此就分一半留在歸化城?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一次,明軍是因為天氣原因不再進攻我們了,可是,等到來年呢?明軍的火器之犀利,我們有麼?草原之戰,精銳盡失,還怎麼打?”

“事實上,就算精銳還在,既然明國決定向西用兵,我們能擋得住麼?他們的火器,只是扣動下扳指,就能射殺我們最勇猛的將士!青藏高原的地利,在火器面前,又還能有多少?”

“就算退一萬步,我們將士英勇頑強,一個換明軍一個,我們有多少人,明國有多少人?你們誰覺得,我們有贏得機會?”

“明國在短短几年內變得如此強大,如果不是神助,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鄂齊爾圖在信中說,是明國的太祖皇帝顯靈,本汗相信是真的。上天都眷顧明國,我們又拿什麼抗爭?”

“趁著明軍還沒有打過來,我們主動歸附,說不定還能有一個出身。要是等明軍打到眼前了,我們就沒有一點條件可講,除了戰死就只能是當俘虜。如今的明國,對俘虜可是沒有半點仁慈的!”

“明國對於你們,該是和大明境內的佛道一樣處置,受朝廷管轄,只是會沒有這麼大的權力。你們想想,當初這裡也是沒有你們的,是松贊干布引入了你們,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年,可以知足了。要不然,明軍兵鋒之下,怕是會滅亡的!”

“本汗和你們說句實話,歸附明國這個決定,真要說起來,本汗的顧慮才是最多的!”

“戰前不歸附,戰後歸附,本汗是要擔負向明國發起戰事的責任。如果明國追究的話,本汗的下場如何,實在是難說!”

“可是,不能因為本汗的原因而讓和碩特部的族人成為明國的俘虜,奴隸,不能看著明國把整個青藏屠了!”

“別以為他們不會這麼幹,明國最不缺的,就是人。把這裡屠乾淨了,一樣能從西川、雲南等地遷移百姓過來的。”

“這是本汗的忠告,趁著我們還有一點地利,趁著明國在花大代價之前主動歸附,減少明國的人力物力的消耗,這才是我們期望能得到明國諒解的唯一籌碼!”

“……”

在固始汗的苦口婆心之下,所有勸固始汗的人都沉默了。

如果說,固始汗是在交戰前說這些話,估計沒人會信,都會不服。

事實上,就連固始汗自己在交戰前,也沒有意識到明國已經強大到他無法抗衡的地步了。

但是這時候,他處心積慮謀劃的戰事,不但沒有贏,反而是大敗特敗。在明國的絕對實力面前,才讓他清醒了。

剛才的一番話,他說得大義凜然,好像是為了所有人好,為了和碩特部好,但是實際上,這也是他最好的結果,這是他考慮之後的。

如果一直堅持下去,一如他自己所預料的,明軍兵鋒所至,他這邊根本就難以抵擋。就算能打贏一兩仗,也無濟於整個大局,畢竟明國的綜合國力,遠超他這個和碩特汗國。

除非是明國內亂,要不然,明國說了要打下青藏,就肯定能打下青藏。

不得不說,固始汗對於事務的認知,確實是強於很多人的。

在原本的歷史上,西藏被英軍殖民,一開始的時候,英軍才兩千多人而已,最多的時候,也才一萬來人左右。

火器的出現,並且火器和青藏土著的冷兵器代差,已經最大程度地減輕了高原反應所帶來的影響。

在這個位面,固始汗還把他的主力虧得差不多了,就更是難以承受明軍的進攻。

這也是他為什麼不西逃,而是不得不冒著風險考慮歸附明國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