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 語驚四座(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是他聯絡上了劉偉超知道,知道自己將在兩年之後國破家亡的結局,因而極其渴望有勝利,還是對陣之前無敵的建虜的勝利。
此時,在這崇禎二十一年的這個年末,崇禎皇帝最為高興的,是他找到了不需要花費多少錢卻能辦很多事情的辦法,那就是透過發行股票來成立國有控股公司,充分利用民間的財富。
這個事情,是他以前沒有想到的,算是意外之喜,效果還非常不錯!
這不,他手中拿著的一份奏報,就是來自瓊州的宋應星,說因為有電話公司採購電線的訂單,使得他手中的資金充足,不但招到了橡膠廠所需要的人手,還有餘力,讓更多的人去種植橡膠樹。
根據宋應星的說法,橡膠墊硫化什麼的生產,一切都很順利,並且產量會隨著越來越多的橡膠樹成熟而提高。
不過雖然橡膠的用處很多,但是眼前最為急迫的,肯定是電線的需求,全國的通訊,需要藉助有線電話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電線的材料,主要是兩種,除了橡膠之外,就是銅線了。在預期將來橡膠會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對於銅線的儲備,也需要提前預備。
宋應星的這份奏報,除了報喜之外,其實就是提醒崇禎皇帝,不要忘記銅線這個事情。
對於這份奏報,崇禎皇帝很開心,因為電線的生產,一切順利,很快他就能看到,有線電話在大明的普及。
而交通的便捷,通訊的幾時與否,又是決定大明疆域到底會有多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剛好,崇禎皇帝可是要當球長的人,正準備開疆拓土之際,因此這些因素集合起來,就是順中加順了。
高興之餘,他拿著宋應星的奏報,也開始考慮一個問題,就是宋應星提醒的有關銅線的問題。
誠然,因為大明新幣的發行,減少了很多銅錢印刷的需求,節約了不少銅,但是,大明就沒有多少銅礦可以開採,這一點,崇禎皇帝從劉偉超那邊也得到了印證。
而根據劉偉超的科普,崇禎皇帝還知道,以後的電氣時代,更是會對銅有極大地需求。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不過崇禎皇帝倒也沒有多發愁,如今國力強大,軍力鼎盛,有這個基礎在,大明自己沒有的,完全可以把視線放到海外去!
按照劉偉超提供的訊息,地球上最大的銅礦,至少在劉偉超的那個位面上已經探明的銅礦,主要是集中在南美洲。
但是,就如今大明的情況而言,要想去佔領南美洲,還有點早,或者說不切實際。
所謂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崇禎皇帝的計劃,是先把倭國整個拿下,然後沿著太平洋暖流的路線建立船隊的補給路線,這樣才能大規模地往美洲大陸出兵。
在此之前,只是少量人派去美洲,又要佔領美洲,消滅西夷,還要開礦,再運回來,難度實在有點過高了。
另外還有一點,至少從目前位置,不管是南美洲還是北美洲,都是西夷的地盤,如果大明不是以雷霆之勢壓過去,就會讓西夷有了防備,派遣更多的軍隊到美洲和大明先鋒去對抗,這對大明這邊來說,並不明智。
因此,崇禎皇帝就沒想著這麼快就圖謀美洲大陸。他的目標,是盯在南洋這邊,這裡才是瓜落蒂熟的時候,正好可以摘果實。
幸運的是,根據劉偉超提供的訊息,他那個位面上一個叫印度尼西亞的國家中,有世界銅礦儲量達到世界第三的銅礦所在,並且銅的含量還是前十大銅礦中最高的!
收到宋應星的這份奏報,崇禎皇帝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想起了這個富銅礦!
“是時候該對南洋出手了!”崇禎皇帝如此想著,便召叢集臣於文華殿議事。
在群臣見禮完畢之後,他一開口,就語驚四座道:“未來大明對於銅的需求會非常大,因此,朕決定開採一個儲量達到四千一百萬噸的銅礦地區,雖然以當下的水平未必能開採完,但是也夠大明用個上百年了!”
噸的概念,在格物學上已經經常有,並且在這個時候,也算是有普及了。
文華殿內眾人一聽,四千一百萬噸的銅礦儲量,頓時就驚呆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