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楊展所說這些,聽著就彷彿天上才有一般的日子,人間真能有麼?

或許是看出來這些安南人,對了,以後就是大明人在想什麼,楊展便正色對他們說道:“本帥說得這些,都已經在大明境內普及了,你們要是不信,可以隨便找人問便是!”

說完之後,他便開始對他們提要求。總得來說,就是要求他們按照街道組織起來清理斷壁殘垣,屋裡屍體等等,要恢復東關的正常。

這其中,明軍將士並不參與,只是有一部分會監督他們幹活,同時在幹活完了之後,會根據搜到的財物糧食等,分一些給這些幹活的人,讓他們帶回家。

明軍將士不但沒有凶神惡煞,反而給他們展現了美好的未來,具體行動中也是獎懲有據,這讓東關城裡的安南人的心思迅速穩定了起來,並且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恢復東關的做事中。

甚至到了後來,就連一些婦女也出現了,也要幹活,還能多分一點錢糧。

不到三天時間,滿目蒼夷中的東關城就基本恢復了正常。

當然,這個正常也是相對而言的,至少暫時來說,東關城還是很冷清。

穩定了局勢之後,楊展便返回了紅河口,和張同敞商量之後,便向京師稟告,請求暫時以穩定紅河流域為主,暫時不南下攻打恐嚇阮氏。

畢竟既然已經這麼輕鬆地佔下了東關,就沒道理要還回去。

並且紅河流域是農業發達地區,在這裡進行丈量土地進行經營的話,也有利於以後海軍可以以這裡為基地,糧草物資的補給都不用從兩廣地區調撥了。

楊展和張同敞不知道,南方的阮氏接到北方鄭氏的求援之後,不但不派兵,反而除了加強海防之外,更是在做遷都的打算了。

不嚇而嚇,戰略目的其實已經達到了。

……………………

相對安南來說,倭國這邊,就要慘烈多了。

明軍攻佔了九州島,並且還封了一個唐王過去,建立唐國,那就說明,倭國已經沒有退路可言。

有了這個認識,倭國本州島上的大名、德川幕府,那是全力備戰。

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明國這邊,卻是把朝鮮人武裝了起來,投入到了攻打本州島的戰事中。

以前的朝鮮官府無能,武備鬆弛,以至於被周邊勢力挨個輪,卻還只是關注內鬥,朝鮮人的戰力,自然就體現不出來。

但是,在經歷了滅國之辱,家破人亡之痛,還渴望立下功勳成為大明一員的這些朝鮮兵,那是真得體現出了什麼是亡命之徒的概念!

這支朝鮮軍隊在經過半年左右時間的訓練之後,便投入了戰鬥。

他們並沒有被投入到和九州島距離最近的下關,而是避開重兵把手的下關地區,由大明海軍運輸,繞到了九州島的中部,也不是攻打江戶,而是攻打大阪。

這個大阪,是豐臣秀吉時期的政治中心,離天皇所在的京都只有一百里左右到路程。當然了,這裡也是倭軍重點防守的區域。

但是,相對下關是最接近明軍的地方,還有江戶是德川幕府所在這兩個重要的地方來說,兵力上也肯定是要弱一等的。

在大明海軍的炮轟掩護下,朝鮮兵那是不要命地登陸衝鋒,特別是仗著身上穿著的胸甲,都敢於握著裝有刺刀的燧發槍和倭寇肉搏。就算死,也要拉一個墊背,總之,看到倭寇那特有的髮型,朝鮮人一個個都是發狂了一般。

大阪這麼重要的地方,在倭國戰國時期兵家必爭之地,只是用了一天時間,就被朝鮮兵給淹了。

是真得淹了的那種,這些朝鮮兵所過之處,沒有一個倭人活口。並且,他們還不待休息的,立刻向京都進發。

在他們的後方,大明海軍統帥曾英看得都有點無語,這滿地的屍體,全都是身首異處,處理起來也是個麻煩事。

不過好在他事先也有準備,徵調了唐國的軍隊和民壯,讓他們來打掃戰場。燒掉那些倭人的屍體,救治受傷的朝鮮軍卒。

軍中監軍鄭森,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倭國出生的原因,看得有點不忍心,對此,曾英只是告訴他,朝鮮人只是在報仇而已,倭人在朝鮮做得那些事情,並不會比這裡好,如今朝鮮人做的,也只是以牙還牙,報仇而已。

再說了,倭國這裡,基本上都是分封藩王用的。人口多少,也不用朝廷操心。

兩天之後,倭國天皇還在猶豫要不要逃跑的時候,朝鮮兵就已經趕到,迅速圍住了京都,讓倭國天皇都喪失了逃跑的機會。

倭國首領,原本稱為大王,到唐朝時候,他們就開始自稱天皇了,等到宋時候,被宋朝承認。但是大明這個時候,大明對倭國首領是以倭國國王來稱呼的。如果按照原本的歷史發展,到近代之後,中原才又恢復了對倭國首領稱之為天皇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