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 不鼓不成列(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知道,明國軍隊如此反常,怕是這封信上能得到一些答案。但關鍵是,他的部下,也都不懂漢字的啊!
不過好在他身後,聯軍主力已經到了,在法國軍隊那邊,就有明國人,他們肯定看得懂這封信使說什麼的。
克倫威爾並沒有只是等待,而是立刻調兵遣將,佔領灘頭陣地之後,立刻派出斥候,探索周邊的軍情。
聯軍主力這邊,看到前鋒發回的旗號,知道前鋒已經安全登陸之後,便紛紛擁過去,抓緊時間登陸。
對於前鋒這麼輕鬆就獲得了灘頭陣地,這讓中軍這邊的其他盟軍統帥也感到很奇怪。
就見大孔代上了岸之後,還沒來得及問情況,克倫威爾就找上門來了,把情況一說,然後還遞上了那封信。
大孔代同樣不認識漢字,不過李自成等人就在身邊,這信就到了李自成的手中。
李自成也有點好奇,便展開之後讀了出來道:“吾大明帝國乃天朝上國,爾等番邦來襲,不鼓不成列以待之!“
讀完之後,他還是一頭漿糊,只是隱隱感覺到這封信中,有濃濃的自豪之意。
其他人都等著李自成解釋,因為他們壓根就聽不懂。
好在李自成邊上有兩個舉人在,就見牛金星搶先站出來說道:”明國的意思,是說大明是天朝上國,看不起你們,就准許你們上岸列陣,都準備好了再開始打仗!“
大孔代和克倫威爾,甚至包括蒂雷納等人,聽得啞然,這是什麼情況?
牛金星平時並沒有多少表現機會,此時一見,便立刻開始了賣弄。
就聽他給這些洋鬼子解釋道:”我們華夏曆史上,在春秋時期,有一個霸主叫宋襄公。他曾經和敵人打仗的時候,就等著敵人先渡河,列好陣勢之後才開始進攻,這便是他所說得不鼓不成列的出處!“
說到這裡,他又立刻補充說道:”還有,《左傳》中有記載,敵對的公子城和華豹不期而遇,其中公子城這個人手疾眼快,立刻射了一箭,被華豹躲過了,就立刻準備射第二箭,這時候,華豹馬上大喊說不更射為鄙,意思是說交戰規則就是一人一箭,你已經射了一箭,怎麼好意思再射第二箭?公子城聽到,就放下了弓箭,讓華豹射了,結果被華豹一箭射死了!”
牛金星說完這話之後,這現場一時之間,變得非常安靜。
邊上的宋獻策聽了,也是微笑著補充說道:“《左傳》中還記載了,說晉楚邲之戰,晉軍大敗。當晉國的潰兵敗逃時,卻禍不單行地把戰車陷在淤泥裡動彈不得。然而,追上來的楚軍不僅沒有趁機進攻,反而幫著晉軍把戰車拖出泥沼,讓他們趕緊回去。晉軍脫離險境後,並沒有著急跑路,反而回過頭來對伸出援手的楚軍深揖一躬,說吾不如大國之數奔也!意思是原來連逃跑都沒有你們有經驗。”
聽完之後,李自成和劉宗敏的表情,是很是鄙視的那種。這是腦子有坑,才會這樣做吧?
他們兩人卻是不知道,在華夏早期歷史上,這種戰爭規則,其實是以表揚居多的。比如《史記·宋微子世家》中就說“襄公既敗於泓,而君子或以為多,傷中國闕禮義,褒之也,宋襄之有禮讓也。”
事實上,批判宋襄公這樣腦子有病的,其實是從蘇東坡開始的。從此,宋襄公被成為腦子有病的典型,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歐洲人這邊,克倫威爾、大孔代以及蒂雷納等人聽了,卻是面面相覷。
因為東方人的這種傳統, 讓他們想到了歐洲傳統的騎士精神。
歐洲的騎士決戰,也是約戰,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以什麼樣的方式決戰。不打沒準備好的,不搞偷襲等等。
大孔代等人沒想到,原來東方人以前也有這一套?
然而,莫臥兒帝國的達拉舒科卻是不信,當即反駁說,在莫臥兒帝國那邊的戰事,明國軍隊就有偷襲莫臥兒帝國後方,奪取了都城的事情。
這時候,宋獻策也說道:“我們華夏曆史上,同樣有《孫子兵法》講究兵不詐!或許,這是明國軍隊的一種計謀也不一定。”
他正說完的時候,克倫威爾之前派出去的斥候有回報了,說明國軍隊的主力,就集中在離海灘這邊大概五里左右地方結陣。
這一下,所有人不由得都是面面相覷。
敢情明國人那邊真得是要不鼓不成列?
李自成是知道李巖的,覺得他沒有這麼迂腐啊!
這到底是在搞什麼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