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這話,邊上的將士立刻如狼似虎地撲了過去,不管這個突厥人哀求怒嚎,直接拖走了。

大堂內,立刻便安靜了下來。

沐天波便轉身對李若鏈說道:“看來這個莫臥兒帝國的大皇子有些頂不住了,指不定回頭我們的真正對手,會是那個傳說中很能打的三皇子了!”

李若鏈聽了,當即澹澹一笑道:“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那奧朗則布也就只能在這裡稱王稱霸,打個波斯都那麼費勁,還稱讚他打了敗仗卻顯示了一定的才幹,呵呵!”

對莫臥兒帝國的戰事,一切都在按照計劃進行中。甚至可以說,因為莫臥兒帝國的內亂,明軍這邊,還要比計劃中順利地多。

說著這話時,李若鏈甚至都轉頭看了下東北方向。在那個地方,還有一支軍隊隱藏在那裡,等著按照計劃好的時間配合。不管莫臥兒帝國方面是那個皇子最終贏得了勝利來對抗大明遠征軍,最終都是一樣下場。

不過,這個訊息,目前來說,就只有他和軍隊統帥沐天波知道而已。

此時,沐天波聽到他的評語,也是附和了幾句,隨後有點感慨地說道:“這裡的土地還真是肥沃啊!估計從明年起,我們軍隊的糧草就不用從洞吾起運了!”

一開始的時候,大軍囤積在雲南邊界威脅洞吾,那個時候,糧草還需要雲南以外的省份支援才可以。然後等到攻打達卡的時候,洞吾的產出,也還不足以支援大軍所需。 …

但是,等到大軍佔領了達卡地區之後,以及這個恆河平原一帶,因為明軍能迅速平定這裡,安定地方,從目前的情況看,回頭大軍多糧草已經可以從洞吾、達卡以及恆河平原一帶徵集,也已經足夠了。

甚至可以說,按照明軍徵集的數量來說,對於當地土著,都會好於莫臥兒帝國對於當地的徵集,因此,大明統治這裡,是個好事來的。

李若鏈聽了,心中也是感慨,甚至可以說,他要遠比沐天波更是感慨。

畢竟沐天波世襲國公,就待在雲南,而他是經歷了崇禎亂世的。

那個時候,全國旱災澇災不斷,百姓因為飢餓揭竿而起,朝廷努力平定叛亂,招安了一波又一波的流賊,卻又因為沒有糧草來安頓,或者殺了這些招安的,或者這些招安的又反叛。

所有的這些,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沒有糧食。

如果大明朝有這邊這樣的土地,能有足夠的糧食,那也根本不會有崇禎亂世,就能少死很多人!

李若鏈在遠征軍中也待了很長一段時間,又有負責收集情報的職責,他對這莫臥兒帝國是最清楚不過了。

如果不是這片大地的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以莫臥兒帝國的窮兵黷武,大興土木,也早就是亂象叢生了!

此時,兩人感慨完了之後,各幹各事,一個負責軍隊思想,並且及時掌握莫臥兒帝國內部訊息;另外一個,則負責軍事,調兵遣將,往巴加爾普爾這邊繼續調集兵力,囤積糧草,準備以此為基地繼續向西發起攻勢。

當然了,對於大明遠征軍來說,新年即將到來,大規模的戰事,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還是要等過年之後了。

……………………………………

相對明軍來說,莫臥兒帝國的大皇子達拉舒科雖然已經登基稱帝,但是卻愁眉苦臉,日子一天比一天難受。

奧朗則布在阿格**基稱帝,把附屬他的那些臣子家小以為人質,命令投降,搞得他這邊人心惶惶,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哪些人該信,哪些人不該信?

還有,奧朗則布的手下軍隊都是精銳之師,得勝歸來的,遠不是他手下潰敗之後的軍隊能比。

達拉舒科唯一擁有的優勢,就是他名義上的莫臥兒帝國太子,他登基稱帝更為名正言順一些。

可是,莫臥兒帝國的傳統,就是比誰的拳頭硬!

這讓達拉舒科非常不安,最終決定,寧可割讓一半國土給大明帝國,讓大明帝國幫他剿滅奧朗則布,他也認了。

至少這樣的話,他還有一半國土可以當皇帝,可要是被奧朗則布贏了,他知道他的下場肯定不會好!

然而,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秘密派出去的使者,竟然少了兩隻耳朵跑回來了,並且給他帶回了一句話:莫臥兒帝國當初侵犯大明的時候,就已經註定要亡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