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 有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孟加拉灣這篇區域,每年的四月到九月份時間,都是雨季。
特別這裡還是恆河下游,可以說,雨季到來的時候,那是一片汪洋大海。別說在這個年代,壓根沒有基建,沒有排水灌既,就算是後世,基本上也是成了一片沼澤國,來往的交通工具,就是船。
如果說,沒有劉偉超的幫助,那大明軍隊在對外征戰的過程中,會遇到非常多的問題。比如這個氣候問題,就會非常困擾明軍。
可有劉偉超在,上到崇禎皇帝,下到遠征軍的普通將士,對此都會有心理預期。出征的將士,也都是雲南一帶比較適合南洋氣候的將士為主。
根據事先的計劃,朝廷官軍打敗入侵的莫臥兒帝國軍隊之後,陸軍以輕裝前進,攻入莫臥兒帝國的孟加拉行省。
另外,糧草輜重,以及重武器等等,則全都走海路。這也是鄭芝豹所部會有一千多艘戰船規模出征的原因所在了。
打下吉大港,佔領達卡,並且建設這裡,修建成為大明的軍事基地,作為再度前進的基地所在。
攻打莫臥兒帝國,不比欺負那些南洋小國,怎麼打都沒問題。而莫臥兒帝國,是一個疆域龐大的帝國,還是在其鼎盛時期,如果大意的話,就可能會有意外。
經過朝廷決議,當然了,肯定也是經過劉偉超的參與參謀,最終定下的策略,就是以恆河為路,沿著恆河攻打莫臥兒帝國。
這麼做的話,可以發揮大明戰船的優勢,又能透過水運,極大地減輕後勤壓力。
再一個,恆河幾乎貫穿了莫臥兒帝國的北部,能直達他們的都城附近,可謂相當便捷。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莫臥兒帝國最為富裕,人口最多的區域,就是沿著恆河的區域。特別是恆河三角洲地區,更是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大明遠征軍沿著恆河向莫臥兒帝國內陸發起進攻,算是從東部進攻莫臥兒帝國的最佳路徑了。
建設好吉大港這邊,大明海軍從馬六甲海峽那邊過來,就能在沿途不斷地得到補給,大光,吉大港等等,也利於大明海軍進一步向西擴張勢力。
此時,鄭芝豹所部都沒管吉大港那邊,當即領兵進攻達卡。
大明遠征軍的進攻,和西方殖民者的進攻是完全不同的。
西方殖民者的進攻,能以千為單位的兵力,就已經是大規模進攻了。
可是,大明遠征軍的兵力,都是以萬為單位起步的。可以說,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另外,西方殖民者跑到南亞這邊時,已經是離他們母國極遠的地方了。可是,對大明遠征軍來說,卻不遠。特別是大明打下了洞吾,直接管轄洞吾之後,南亞這邊就幾乎成了大明帝國的家門口。
不說這個,大明帝國的影響力,在這裡也還是有的。討生活的明人,自古以來就有散佈在每個國家,都能很好地為大明提供當地的訊息。
莫臥兒帝國打下達卡也沒有多少年,大明照樣是有影響力的。
最為關鍵的是,大明遠征軍這麼大規模地進攻,遠超沙舒賈的意料,另外實際管轄孟加拉的總督還不在。
當大明軍隊以水陸兩路對達卡發起進攻時,沙舒賈直接任命了個親信守城,自己先跑了。
誰也不是傻子,孟加拉這邊的兵力,都被總督帶去攻打洞吾了,壓根沒法承受明軍的進攻。於是,沙舒賈前腳跑了,達卡城裡的達官貴族後腳就跟著逃。
可憐的孟加拉總督,一口氣逃回來,卻見城頭變幻大王旗,依然是被明軍佔領,便只好往莫臥兒國內逃回去。
好在明軍壓根沒有追擊的意思,立刻佔領達卡地區,對那些土著頭人抄家,沒收土地,張榜安民。
另外隨著大軍到來的,還有水泥廠的數量工匠,在明軍將士的護衛下,立刻選擇合適的地點修建水泥廠。
大概只有一個月的時間,這裡便將面臨雨季的侵襲。而這裡的基礎建設是一塌湖塗,要修建兵營,港口,倉庫等等,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水泥來修建。
重活全部使用俘虜幹活,輕一些的活,則徵召當地土著幹活。只有表現好,配合大明軍隊的,可以轉為大明百姓,再幹活的話,就能收到酬勞。
這三級不同的治理方式下,特別是全副武裝的大明軍隊的監視之下,大明軍隊攻佔吉大港和達卡這一片區域的第二天,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基礎建設。
這時候,也有一個好處。
比如說,擴建官道,官道兩邊的田地,房屋什麼的,說平了就平了,不存在什麼釘子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