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皇上這一開場,就說落後要捱打,得虧了如今大明夠強大,他們想打,那就打便是了!

不過這麼一來的話,那明年的計劃,肯定是要把人力物力傾向大明西部了。

他們正在想著,崇禎皇帝還在那繼續說道:“本來的話,他們是在今年和建虜以及倭國一起發動對大明的進攻,但是天山和碩特部以及杜爾伯特部歸順朝廷,打亂了他們的計劃,怕實力不夠強大,就去聯絡了固始汗,並且為此調兵譴將,才延遲到明年對大明發起戰事!”

說到這裡,他提高了一些嗓門,認真地強調道:“對大明西部用兵,不只是為了恢復漢唐之威,更是保家衛國,諸卿可明白否?”

如果說,在此之前,朝廷對西用兵,算是屬於霸權的表現,那到這時候,就是自保,更為師出有名了!

不要看這個名頭似乎是虛名,越是師出有名,就越能動員人力和物力,提高軍隊士氣。這也是為什麼,華夏自古以來就講究這個的。

在崇禎皇帝的話一說完,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公認崇禎皇帝第一心腹,第一時間便出列奏道:“萬歲爺所言極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萬歲爺真是有先見之明,奴婢佩服地五體投地!”

其他文官和宦官到他說完之後,才算是回過神來,紛紛附和,就一個意見,滅了膽敢圖謀大明的任何勢力。

這次的文華殿議事,基調已經定下,接下來便是商量具體的事情了。

一如對其他地方改土歸流一樣,需要各個衙門的配合。

戶部這邊,要重新計劃明年的國庫開支;

兵部這邊,要謀劃對西用兵的方略,包括抽調部隊,調派將領,偵查敵情等等。

吏部這邊,要預先抽調官員進行培訓,便於軍隊佔領一個地方之後,最快時間進行治理,安頓地方。

………

不過,在具體商量之前,所有衙門主官,包括內閣諸多成員,全都看向崇禎皇帝,顯然是在期待什麼。

邊上站著的朱車臣第一次參加這麼高階別的會議,一聲不吭地看著,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他也有點疑惑,不知道這些部堂大人和內閣輔臣們,這是在等什麼?

他不知道,崇禎皇帝卻知道這些臣子在期待什麼,這都是慣例了。

對此,他也習慣了,因為他在丟擲這些決定之前,會事先和劉偉超商量,並從劉偉超那邊得到他想要的。

此時,他的這些臣子,顯然是在等他說他從劉偉超那邊得到的那些內容。

於是,崇禎皇帝便淡淡地開口說道:“有關西藏、青海以及天山的地圖,明天會發到內閣以及兵部。”

他給出的地圖,當然是劉偉超提供的地形地勢圖,之所以不是崇禎皇帝一要就給,是因為劉偉超那個時代和崇禎皇帝這個時代的地形地勢,因為人類的改造以及時代變化而有一些變化,劉偉超需要把這些變化的地方都標註說明,最後才有崇禎皇帝給出的地圖。

這種地圖,相對劉偉超那個時代的軍用地圖來說,是簡單地不能再簡單。可是,古代的地圖,本身就是很簡單的。透過劉偉超給出來的地圖,哪怕對於後世來說很簡單,但是對這個崇禎皇帝這個時代來說,卻是足夠好的了。

也是如此,像孫傳庭這樣知兵的官員,就非常期待能從崇禎皇帝這裡提前獲得這種地圖,這對他們來說,是屬於非常寶貴的訊息。

邊上的朱車臣聽得有點傻眼,皇帝這邊竟然有那麼多地方的地圖?

他曾經也是瓦刺各部族的盟主,當然知道地圖對戰事的重要性!

這其實就等於是,朝廷還沒打仗,就先贏一半了!

回過神來之後,他一下又明白過來,這絕對不是大明事先去偵查了西藏、青海和天山的地形,因為這得要好多年才能完成的事情。

這個地圖的來源,只能是已經成仙的大明太祖皇帝!

看看,這又是太祖皇帝顯靈的一個證據了吧!

什麼拜佛拜什麼的,拜太祖皇帝才是最正確的!

彷彿是為了印證他這個想法,就聽崇禎皇帝又對文華殿內的這些臣子說道:“另外,朝廷將士出征這些地方,什麼地方需要注意,又需要預防什麼,準備什麼,朕會準備一個戰前手冊,等過幾天就給到兵部,戶部這邊要準備什麼東西,朕也會給卿等一份清單。”

高原反應啊,地質災害之類的,劉偉超已經說過,會整理一份給他,他也只是轉手而已。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