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有德拿出身份證明,又從頭到尾解釋了一番他被俘虜,投降,加入東江軍,潛入寧古塔的事情之後,李過便相信了他,先領軍過來找祖大壽了。

他是沒想到,朝廷竟然還布了孔有德這一棋,已經在建虜糧倉有所行動,雖然沒有徹底成功,不過他領兵過來了,有熟悉北方情況的孔有德和祖大壽在軍中的話,這次的任務絕對能事半功倍的,因此,李過自然也是高興的。

此時,當李過一行人在祖大壽等人面前下馬時,祖大壽都還沒有回過神來。

就見他兩眼不斷地掃視眼前的朝廷官軍將領,又看著長長的隊伍,滿臉都是難以置信之色。

“老祖,祖大帥……”孔有德連忙喊了好幾聲,才把祖大壽給喚回了神,給他介紹道:“這位是朝廷歸化城總兵李過李大帥,這位也是歸化城總兵高一功高大帥……”

祖大壽聽得一頭霧水,壓根弄不清情況。

什麼時候,歸化城是朝廷的了,並且還設了這麼多總兵,軍事重鎮了麼?

而且這幾個總兵副將的,以前沒聽說過啊,哪裡突然冒出來的?

這個朱車臣是瓦刺部族的大汗?怎麼也成了朝廷將領,而且還改了漢姓了?

還有,朝廷這麼有錢了麼?一個個都是騎著高頭大馬,不但護甲齊全,軍械還精良?

祖大壽的腦海中,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真得是一臉不可思議之色。

當初松錦之戰,洪承疇所領援軍全軍覆沒之後,作為錦州守將的他再度投降建虜。

不過他並沒有受到重用,只是圈在瀋陽城內。不過祖家軍中,有當年大淩河之戰投降過去並且沒有逃回大明的,倒是已經在建虜各衙門任職,訊息多少都有些。

到了後來,建虜的薊州大敗,以及寧遠大敗,死人太多,怎麼都掩蓋不住這些訊息時,祖大壽也知道了一些情況。

不過他們所知道的,也就是朝廷京營厲害,打贏了兩仗而已。隨後,大清還和倭國結盟,吞併了朝鮮人口物資不說,還引來倭國到朝鮮,以為援手。

那朝廷和大清以及倭國的交戰,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

甚至在他們這些早期明軍將領看來,朝廷都爛成那樣了,贏了兩次估計也是迴光返照而已,指不定後面面對大清和倭國的聯軍,還會再敗。

這個時候,他們又被建虜遷移到了北方,就徹底失去了南邊的訊息。

祖大壽這邊還好,因為孔有德的到來,又瞭解到了一些關內的情況,還知道朝廷已經重建了東江鎮。

但關鍵問題是,孔有德離開東江軍北上遼東腹地也早,他的訊息至少落後了兩年左右。

一般來說,也就兩年時間而已,並不會有多大改變。

但是,這種普遍規律,對於此時的大明並不適用的。在科技的高速發展之下,大明的變化絕對可以用日新月異來描述。

就算祖大壽在孔有德的介紹之下,對於朝廷實力有一個比較正面的認識,但是也沒想到,朝廷實力還是會遠遠超過他認識的情況。

不說別的,以前朝廷官軍的軍械破爛,唯有家丁才能有比較好的裝備,但如今,在朝廷機械化流水線生產之下,成本得到了極大地降低,軍中將士們,每個人都配備了護甲軍械,甚至還超過祖大壽時期的家丁能擁有的精良裝備!

就只是這一條,就是祖大壽打破腦袋都想不出來的。

因此,但這一萬多騎出現在他面前,光是裝備一項,就能亮瞎他的眼睛!

平時會算計,老謀深算的一個人,硬生生地在科技實力面前,被震撼地待人接物都出現了遲鈍。

半天之後,祖大壽才算是回過神來,連忙向李過等人告罪,同時解釋自己的失態道:“老夫在軍中一輩子了,從未見過如此精銳之軍,還有,幾位大帥,老夫也從未見過。就感覺……就感覺老夫猶如鄉下人突然進城了一般,有什麼怠慢之處,還請諸位大帥見諒!”

祖大壽的資格確實是夠老了,並且因為他之前投降建虜之後又逃回大明,崇禎皇帝給於信任,依舊提拔他為錦州守將,甚至軍職還升了。雖然他這一次又投降了建虜,可卻在建虜後方搞事,因此,祖大壽此人是絕對不能和普通投降建虜的人一樣看待的。

李過等人,對於祖大壽還是很尊重的,當即也很客氣,回應了祖大壽幾句,誇他身在曹營心在漢,雙方的氣氛算是很和諧。

在寒暄了幾句之後,祖大壽又按捺不住心中的疑問,抓住了說話的一個間隙,連忙問李過道:“朝廷是知道建虜糧倉之事,因此抽調了軍中精銳,派你們奇襲建虜糧倉,以達削弱建虜之實力?”

在他看來,這個猜測該是最接近事實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