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這話,徐允禎就傻眼了。

就是啊,南京那邊真得是蠢到家了!太祖皇帝在天上,什麼事情算不到?只是願不願意計較而已!

這麼大的事情,竟然都敢做出來,這腦子是怎麼想的?

不過很快,他就回過神來了。好像南京那邊收到太祖顯靈訊息時,已經騎虎難下了,或者就認為那麼多年過去了,太祖都不會管,估計是有什麼不能管的理由,所以就一頭走到黑了?

此時,王承恩看著這個嚇傻了的定國公,又加了一把油道:“他們犯下這等罪行,按律是誅殺九族的判罰,三堂會審的結果便是如此。如此一來,此案牽連之廣,可是絕無僅有的。國公應該也明白,一旦涉及謀逆,就算是免死金牌也是無用的!”

徐允禎聽到這話,回過神來,也顧不得國公的臉面了,立刻就跪下向王承恩求救。

王承恩俯視著他,並沒有去扶起他,淡淡地說道:“那些文官可是對勳貴一直看不順眼的,巴不得趁這個機會落井下石。咱家看不過去,便給萬歲爺進言。勳貴中也是有好有壞,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呢,這次的勳貴做得也太過份。如果你有心想改變勳貴的處境,讓他們能給萬歲爺省心一些,那萬歲爺也答應,會網開一面!”

事實的真相,其實並不是如此。不是王承恩去勸崇禎皇帝,而是王承恩聽崇禎皇帝的吩咐做事而已。

對於定國公而言,崇禎皇帝其實沒有一點好感。身為國公,竟然是個投降李自成的貨,貪生怕死之輩,利用而已!

徐允禎一聽王承恩的話,猶如抓住了救命稻草,連忙詢問是什麼事情。

於是,王承恩便把他要做的事情,仔細地給他交代了一番,然後才離府而去。

等到徐允禎靜下來之後,思前想後之後,他才發現這根本就是皇帝本人的意思,只是要藉助他的口來改這個勳貴的制度。以後勳貴要是恨的話,不會說去皇帝如何,而是都恨他。

然而,他又有什麼辦法呢?

皇帝的屠刀已經舉起來了,如果他不答應的話,那就是手起刀落。換句話說,他沒得選擇!

於是,在第二天早朝的時候,剛好是這個月底的大朝議,定國公徐允禎竟然沒有稱病,出現在朝議大臣之列,讓很多文官武將都為之吃驚。

這段時間,京師勳貴也都是夾著尾巴做人,能不露面就儘量不露面。而受南京勳貴案牽連最大的定國公,竟然還露面了,許多人便準備看好戲。

他們一個個都是猜測著,這個定國公會怎麼做?

“瞧見沒有,養尊處優的定國公,還真是憔悴啊!”

“要不憔悴就怪事了,陛下一旦準了三法司之定論,這定國公也是要株連的!”

“嘖嘖,一門兩國公,夠顯赫了,如今卻是有多倒黴就有多倒黴,活該!”

“就該好好治治他們,咔嚓了這些勳貴,都能清淨不少!”

“……”

文官這個群體中,沒有和勳貴有關係的那些,都是看好戲的心態,冠冕堂皇理由之下,掩蓋著幸災樂禍之心!

而很多武將,則都恨這些勳貴,搞得他們嚮往的勳貴身份,都蒙上了一層灰了!

定國公身邊,孤零零的,沒人願意和他站一起,一反以前被人簇擁的那種。

不知道過了多久,反正徐允禎覺得非常難熬,時間過得很慢。

終於,崇禎皇帝上朝了,禮儀之後,便有輪值太監,剛好輪到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高聲唱道:“有本上奏,無本退朝!”

一般來說,在大朝議上,除非是特別重大的事情,要不然都是走個流程,然後皇帝再開小會的時候處理各種事情。

事實上,哪怕是大事,也是私下的小會上商議,大朝議上基本也是一個流程而已。

除非是皇帝乾坤獨斷,就要把一些事情拿出來在大朝議上說。比如,以前的貢院鬧事的案子,引發太祖皇帝和先賢至聖先師顯靈的事情,就是在大朝議上,文武百官面前。

此時,王承恩的話音剛落,就見定國公徐允禎立刻咳嗽一聲,跨步出列,大聲奏道:“臣有本上奏!”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