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那就是誅殺九族;說了,供出了其他人,算是立功,那是不是就會免於誅殺九族了?

那個事情,說起來他也不是主犯。

這麼一想,李祖述似乎又看到了一線希望。

他還在猶豫著的時候,就聽王德化轉頭對王承恩說道:“咱家看來是錯了,以為給他一個機會,他是會珍惜的。那算了,反正咱們也掌握了一些證據,沒他也一樣能行……”

王德化剛說到這裡,就見李祖述連忙搶過話題說道:“我招,我招,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李祖述最終還是決定了,不招供是誅殺九族,招供了說不定能將功折罪,不至於誅殺九族,因此,這種時候,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也就不管道友了!

當年那個案子,是魏國公牽頭,南京勳貴都有參與,原本的意思,是大家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誰也不想躲過,一起合起來和馬士英,以及馬士英背後的皇帝鬥。

結果,李祖述這麼一招供,就把整個南京勳貴都給供了出來。

這一來,這個案件就是驚天大案了!

然而,王德化還沒問完,有繼續根據李祖述驅逐家生子的習慣作為突破口,繼續問話,更多的真相,便都浮現出來了。

當初給張獻忠通風報信,並且配合張獻忠突圍,差點就讓張獻忠逃掉的事情,背後的主使者,竟然也是這群南京勳貴。他們的目的,是要置馬士英於死地,這樣就避免馬士英整頓南京。

李祖述從開始招供出第一個案件開始,就猶如洪水有了洩洪口一樣,什麼都無所謂,滔滔不絕地,把他所有知道的那些有關南京勳貴的齷齪事情,全都招供了出來。

事實上,他說到後來的時候,也存了一個心思:看看,南京這麼多的勳貴全都有份,有本事,你全都捅到天上去,看皇帝怎麼處置?

如果真得要秉公處置的話,那崇禎朝殺功臣的大案,甚至都要比洪武年間還要狠了!這個殺功臣的名聲,當今皇帝敢不敢承擔?

這絕非危言聳聽,至少開國以來,也就洪武皇帝曾大開殺戒過。可人家是開國皇帝,如今就你這個崇禎皇帝,你要比洪武皇帝還狠?

這不,王德化聽了之後,都是臉色嚴峻,有點不敢做主了,轉頭看向王承恩,看王承恩拿主意了。

按照正常的章程,那肯定是要抓其他犯人的;可是,說真的,哪怕王承恩事先給王德化提點了一些事情,他也終歸是不敢。

如果是王德化來做的話,他肯定會先偃旗息鼓,然後飛報京師向崇禎皇帝請旨。

王承恩顯然也是沒想到,真相的背後,竟然是這麼龐大的勳貴集團,更有魏國公這樣的世代顯赫勳貴。

不過他稍微想了一下之後,卻最終還是保持著那種悠哉的神態,淡淡地說道:“那就把剛才所說,全都簽字畫押吧!咱家看看,要從什麼地方調兵!”

聽到這話,李祖述的後背就一涼。他沒想到,這個王承恩是真得夠狠!

剛才這說話的意思,那是一個都不放過,真要把所有參與的南京勳貴都一網打盡?

這可是驚天大案啊,開國以來第一大案,就自己可以做主,不請示當今皇帝了?

真得夠狠!

面對這樣一個狠角色,李祖述壓根就不敢有一絲違背之意,立刻從邊上記錄供詞的西廠番子那裡,老老實實地拿了毛筆,簽字畫押。

在李祖述被押下去之後,邊上的王德化也從震驚中回過神來了,並且還有點警醒,認識到了自己又差點忘記的一個事情:那就是崇禎皇帝留著他,就是要讓他幹髒活的。

像這次南京勳貴的大案,他要是躲在後面了,估計不會有好果子吃的。

在明白了這點之後,王德化便立刻向王承恩表示,他在南京這邊這麼多年,知道哪些地方的軍隊可以調動,不會受到南京勳貴的影響。

對此,王承恩點點頭,並沒有堅持。

正在這時,就聽到外面似乎有喧譁聲傳過來。於是,立刻有番子出去了一下,然後很快就回來向兩個廠公稟告,說魏國公世子過來詢問臨淮侯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