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聽了,卻是反問道:“為什麼不行?他們的部族軍隊已經被擊潰,那什麼大汗逃去無蹤,沒有多少戰力的部族,在這草原上便是其他部族的獵物。他們如果成為別族的俘虜,那他們的日子只會更難過。如何選擇,就看他們自己了,該說的,我都給他們說了的。”

或許李定國是願意多教李來亨一點,因此,在說完之後,看到李來亨在思考的樣子,他便又接著提醒一句道:“另外,嚴冬就要來臨,漠北的貧瘠,也讓他們沒有更多時間去抉擇。在這裡活著,不容易的!”

李來亨聽了,便不再問話,若有所思的樣子。

事實,邊關的人都知道,有的時候,蒙古部族打秋谷,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不去中原搶一把,他們的冬天就可能會死很多人。因此,明知道中原王朝比較強大的時候,他們也不得不去打秋谷。

如果能搶到東西,那是最好;如果搶不到東西,死了一些人,那等於變相地讓其他人可以獲得更多的物資,從而渡過嚴寒的冬天。

另外,也有一些蒙古牧民,會偷跑到關內來歸附,就大明朝來說,從開國以來,就一直有這樣的事情。安置這些遊牧民族的地方,從大西北一直到京畿之地,其實都有。

蒙古人為大明效力的,最為有名的,就是明成祖所組建京營中的三千營,全都是蒙古族的將士組成,跟隨他出徵草原,南征北戰。

在大明以後的歲月中,也一直有蒙古族的人,從小兵當起,打出一片天的,比較有名的一個例子,便是崇禎初年的滿桂,他就是蒙古族的,從小兵一直幹到了重兵,最後為大明戰死。

可以說,在明朝這個年代,草原上基本就沒有民族國家的概念。或者也可以說,漢人所創立的國家,具有非常大的包容性。

李定國之所以會做出這個決定,並不是拍腦袋決定的,而是有他一定的背景。

再說李定國說完之後,那些蒙古人回過神來後,先是自己家人之間竊竊私語,商量著他們的未來;到了後來,便和身邊熟悉的人也討論這個事情。

他們都不敢大聲,只是壓著聲音在議論。

而明軍將士這邊,壓根就沒有監督他們,任憑他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大概過了兩刻鐘左右的時間,還真有兩個牧民牽著馬,稍微有點忐忑地到了指定地點報到。

李來亨最先看到,當即有點驚喜,連忙對李定國說道:“大帥,看,還真有人應徵了!”

李定國聽了,抬頭看去,他立刻就發現,其中一個人,似乎是自己送去小孩時,躲在蒙古包裡的人,大概是那兩個小孩的什麼親人。

看到有人應徵了,他便吩咐道:“給他們開一個證明,這樣他們的家人到歸化城,就是軍屬身份,會比普通的牧民更受一些優待!”

這個事情,是軍中監軍負責的。聽到他這話,自然是認同的,便過去問了姓名之類,寫了個證明,讓這兩人把證明給他們的家人,到時候給歸化城的官員看,能得到軍屬待遇。

更多旁觀的牧民看到這個情況,便陸續又有牧民加入了。

札薩克圖汗部的頭人不是被打跑,就是之前殺過來的時候被殺了。這些底層牧民,一般都缺乏自主性。有人帶了頭,其他人就有很大的可能性會跟著做。

這不,當越來越多的軍屬出現,知道到了歸化城之後,是軍屬的好處之後,就有更多的牧民加入了。

甚至到了後來,有些小孩和老人,甚至有些婦女,都牽著戰馬想要加入。

到了最後,李定國不得不出面,只要了青壯。就只是在半個時辰內,他就等於有多了一萬騎軍。

當然了,這個騎軍其實沒有什麼戰鬥力,不管是他們的軍械護甲還是士氣,都只能打順風戰,一旦打成硬仗、苦戰的話,估計會崩潰。

不過,李定國並不介意!

------題外話------

蒙古草原的戰事,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宗教。不過要寫的話,估計會遭遇神獸,因此就直接把宗教給忽視掉了,請見諒!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