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鳴崗看著自己的兒子,看著其他明人,看他們關心的樣子,雖然還有淚,卻又笑著說道:“我要回家了!”

隨後的幾天,巴達維亞這邊,做出了以下三項決定。

第一,派快船,由揆一回荷蘭去稟告遠東的事情,遊說那邊同意大明帝國的條件,爭取能成為大明藩屬國,和大明做生意。重點強調兩個事情,成為大明藩屬國,那是有大把的錢賺;另外,大明皇帝是受上帝眷顧的天選之子,要不然,馬尼拉之戰就沒法解釋!

第二,派人去和呂宋明人接觸,說明巴達維亞的情況,表示願意接受大明這邊的徵召,從此之後,巴達維亞和大明是友非敵。打倭國也好,還是讓安南那邊的荷蘭人配合平叛,都是沒問題。

第三,就是想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和大明帝國真正做生意?

由此,蘇鳴崗也再次踏上了風帆快船,離開了巴達維亞,重新踏上了回家之路。

……………………

再說遠在倭國的江戶,德川幕府的統治者德川家光,正從外地巡查回來,心情非常地暢快。

原本的倭國,雖然完成了閉關鎖國之策,可因為打壓各地大名引發的各種問題,特別是那些失業了的武士,多達五十多萬,讓地方上動盪不安,這是他非常關注的一個大隱患,一個處理不好,就可能引起動亂。

但是,不這麼做又不行,各地大名的實力,必須被削弱。結果倒好,各地大名的實力好不容易削弱了,又遇到了天災,收成不好。疊加那麼多的失業武士,這是難上加難啊!

也是這個原因,德川幕府設立了大目付這個官職,就是要明裡暗裡監察各地大名,防止地方上造反。

但是沒想到,大清帝國眼巴巴地跑來結盟,還白給了朝鮮這麼大的地方,一下就緩解了倭國的社會矛盾,解了德川家光的煩惱。

這不,原本為了一塊地,爭來搶去的,如今都不搶了,朝鮮那邊有大把地;

那些失業的武士也都有活幹了,重新組建了軍隊派往朝鮮,再用朝鮮的土地養活他們,他德川家光不用花一分錢。

總之,因為多了朝鮮這麼大一塊土地,讓倭國的社會矛盾得到了極大的緩解。他出去巡視了一圈地方上,所到之處,受到了倭民的熱烈歡迎。就那狂熱程度,德川家光心中感覺,他就算把天皇給廢了,估計也不會有多大事了。

當然了,這個時候的他,並沒有想過廢除天皇。

那些能在他面前說上話的大名和各地有權勢的,都想法在他面前相求,就想著早日遷往朝鮮去!

朝鮮土地在倭國的受歡迎程度,由此可見一般。

當然,德川家光自然要按照親疏關係來安排去朝鮮的人。忠於他的,就可以先遷移,得到好的朝鮮土地;之前讓他有不滿意的,那就往後排。

甚至他還考慮,等到朝鮮那邊經營成倭國的熟地之後,他是不是要把德川幕府遷到朝鮮去,以後以朝鮮為發展重心。將來有可能,再往內陸遷都,遠離海嘯和地震!

想著這些,德川家光又有點煩躁,朝鮮北部遲遲無法成為倭國的地盤,這讓他很不高興!

如果這麼耽擱下去的話,一旦朝鮮南部的移民滿了之後,就會影響倭國這邊繼續的移民了。

雖然柳生宗矩強調那支明軍是騎軍,機動性太強,又說不能暴露鄭芝龍是內應,如此等等的理由,就是讓他不高興,他只看結果。

德川家光看來,柳生宗矩是太老了,才會搞不定朝鮮北部,因此最終決定,調回柳生宗矩,往朝鮮派去了松平信綱。

對於松平信綱,他是很有信心的。之前的時候,島原之亂,別人搞不定,就松平信綱去了之後,平定了島原之亂,人稱“智慧伊豆”。

讓德川家光有點意外的是,松平信綱去了之後,竟然還派人回來催援軍,說朝鮮實在太大,需要更多的軍隊,還有水師,才能把整個朝鮮都掌握在倭國手中。

對此,他還在考慮中,忽然就又收到了加急快報。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