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後世都是這樣做的,剛才覺得這個事情有點難辦的崇禎皇帝,明顯就多了興趣,當即和劉偉超探討起來道:“如果說所有適齡青年都要當兵的話,那讀書人怎麼辦?特別是那些有功名的?中斷學業先當兵?”

寒窗苦讀,一心只是為了考取功名,如果去當兵,顯然會極大地延遲、妨礙讀書人考功名,定然會引發所有讀書人的反對。

哪怕如今的大明,軍人的地位已經有所上升,但是,相對來說,依舊是文貴武輕,誰願意去當兵!

劉偉超一聽,便立刻回答道:“不用啊,讀書人可以進行軍訓,就是訓練幾個月的軍隊基本技能,只要合格就可以發給證書,來替代服兵役。比如我這個時代,大學生必須要軍訓,軍訓之後就有證書,就不用服兵役了。當然,如果自己想參軍的話,那一樣是可以參軍的。”

崇禎皇帝聽了,皺著眉頭考慮,感覺推行這個全民義務兵役制,還是有些難。不是他這個當皇帝的一句話,就能順利推行下去的。

這麼想著,他便對劉偉超說道:“這個事情,還是在等等看吧,朕覺得,如果現在推行的話,怕是不行。按照你給朕說得理論,就是這個全民義務兵役制,損害了所有人的利益,他們定然會反對的。”

其實,中國古代也是有過全民的兵役制,但是,這種情況很少,多是發生在大規模戰亂並且很頻繁的年代。比如戰國時期,就是最典型的了。

然而,大一統的王朝,基本上就沒有全民兵役制,就大明朝來說,這都將近三百年了,一直實行的是軍戶制,哪怕其中也夾雜了募兵制,但歸根結底,大明朝還是以世襲軍戶為主的。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突然要推行全民義務兵役制,加上文貴武輕的觀念不可能一下就扭轉過來了,確實如同崇禎皇帝所說,這個事情真要推行的話,就會比較難。

想著這些,劉偉超卻是靈機一動,立刻想到了什麼,便對崇禎皇帝說道:“以後大明要對全球用兵,全民義務兵役制肯定是要有的。就算如今不實施,將來也肯定是要實施的。要不,你趁現在這個機會,正好為全民義務兵役制鋪路?’

“啊?”崇禎皇帝沒想到他這麼說,連忙請教道,“怎麼個鋪路法?”

對他這個當皇帝的來說,那當然是喜歡全民義務兵役制的。因此,問出話之後,他是相當關注劉偉超的回答,一看就很認真在聽的樣子。

只聽劉偉超對他說道:“你剛不是說了麼,大明好像四處都有敵人麼?既然如此,你就可以誇張一點,說大明如今四面楚歌,強敵壓境,生死存亡之秋,要想保家衛國,那是不是要更多的人當兵才行了?順便,你也多宣傳那些英勇保家衛國的例子,提高軍人的待遇。要這樣還是很多人反對的話,那大明亡國都不冤了!’

聽到這個話,崇禎皇帝先是一喜,不過很快臉色就耷拉,啥叫大明亡國也不冤了!

不過劉偉超的大概意思,他也是明白的。

國家興亡,不是他老朱家一家的事情,而是關乎所有大明百姓的事情。

這麼一想,崇禎皇帝頓時有了思路了,便點點頭,嚴肅地說道:“朕大概知道怎麼做了,這確實是個機會。朕立刻派人去山海關,把陳圓圓傳回來。”

說到這裡,他又補充說道:“有關宣傳這個事情上,還真是陳圓圓用得最好。那個阮大鋮,還是老套了一些,做不到陳圓圓這樣讓大明上下都能歡迎。”

頓了頓,他想了下又說道:“這個阮大鋮,如今的年紀已經大了,或者也該告老還鄉,給陳圓圓挪出地方了。

阮大鋮,已經是六十的人了,花甲之年的年齡,在古代已經是算老了。

崇禎皇帝稍微猶豫了片刻,話鋒一轉又道:“不過朕看出來,他似乎官癮很大,未必會告老還鄉啊!”

這種情況下,讓阮大鋮告老還鄉,就有點打擊他了。再怎麼說,這個阮大鋮是很聽話的。不說別的,光是之前他寫得那手文章《科學之道,乃萬民之道》,就非常受崇禎皇帝讚賞的。劉偉超聽到他這話,倒不覺得有什麼問題,馬上就給了崇禎皇帝一個建議。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