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鄭芝龍聽了,明面上不好反對,畢竟邊上的這個建虜將領肯定知道,自己不是做火器生意的,沒理由反對荷蘭人做火器生意為主。

於是,他便對荷蘭人說道:“既然如此,那就隨你們的便。不過要是被我知道,你們是騙我的話,我相信,你們應該清楚,我不是那麼好糊弄的。”

說完之後,他也不理這些個荷蘭人,轉頭對英俄爾岱說道:“估計船上的物資應該也搬得差不多了,那我就告辭了!”

英俄爾岱不想他們繼續在一起,免得到後面不知道會不會又說僵,便連忙擠出笑容送客。

荷蘭人這邊,其實也想早點走的,但是,他們又不想和鄭芝龍一起走,就留了下來。

鄭芝龍這邊,話是說得漂亮。但是,等到他回到船艙之後,沒有外人在了,那眉頭就一下皺了起來。

就目前的情況下,他其實不得不承認,荷蘭人不好對付。

奠定他霸主地位的料羅灣海戰,鄭芝龍是付出了很大的血本,發了江湖懸賞令,集結了大規模的戰船,靠著本地優勢才打贏了荷蘭和海盜的盟軍。

如今這種情況,如果真得要和荷蘭人圖窮匕見,一決生死話,他領著整個船隊去打雞籠的荷蘭人,估計損失也會非常大。

而荷蘭人一旦打不過,在海上想要逃跑的話,以他目前的船,是追不上的。

另外,鄭芝龍自然知道,荷蘭人在南洋那邊還有一個很大的據點,該是整個東方的總部。

如果那邊傾巢而出,和他不死不休的話,他的損失會非常慘重。

當然了,這是基於以前的情況。

如果朝廷撥給他那種新式的鐵甲蒸汽戰船的話,就完全不怕荷蘭人了。真要打起來,代價也不會大。

心中想著這些事情,鄭芝龍最終決定,必須要新發現的這個問題,及時上報給朝廷才行。

不過這一次,就沒有親自跑去京師面聖的需要了。奏章說明,已經足夠了!

有了這個決定,鄭芝龍很快便寫了奏章,立刻派快船送往京師。

……………

而在京師這邊,眼看著要過年了,崇禎皇帝卻還在忙。

這不,他就看著一本奏章,似乎是有點麻煩的樣子。

這封奏章來自山海關,是薊遼總督堵胤錫送來京師的。

奏章裡面主要反應了一個事情,就是山海關那邊派出了蒙古人,讓他們回各自的部族去拉攏底層的牧民時,傳回了一個訊息。

說建虜那邊也派了人,聯絡各部族的那些族長之類的,正在做準備,積蓄力量配合建虜對大明發動大的戰事。

如今的蒙古人已經知道,建虜那邊拉了好幾個國家結盟,因此蒙古部族的那些頭人、族長之類的,對於打贏大明充滿了信心。

堵胤錫那邊,收到這個情況之後,很是擔心大明將來要面對的局勢,特意上了這份奏章提醒崇禎皇帝,要及早做準備。

崇禎皇帝看完這個奏章之後,雖然因為早就知道了建虜結盟的事情,並不太擔心。但是,他也從這份奏章中感覺到了建虜在拉攏一切力量,試圖對付大明的決心。

就如今的局勢,雖然建虜的勢力已經被打回了遼東腹地那邊,同時朝廷這邊也加強了薊鎮長城防線的防禦。

但是,一旦有什麼疏忽,這些敵人一起攻打大明的話,怕是有地方會有疏漏。

而京師城外,如今已經很繁華,要是遭受戰火的話,損失會很慘重。甚至有可能,京畿之地被破壞,同樣會損失慘重。

崇禎皇帝正在想著這個事情的時候,鄭芝龍的奏章便到了。

他一看這份奏章,竟然發現又一個國家和建虜結盟,頓時有點頭大。

不過這一次,他沒有第一時間去找劉偉超問情況,而是拿出了世界地圖,先根據鄭芝龍提供的訊息,看了下地圖上標記雞籠的地方,隨後又查到了南洋巴達維亞那邊,還有這個荷蘭人的基地,至於他們的母國,倒是離大明很遠。

綜合衡量了一番之後,結合大明目前的科技情況,其實也不需要太多的憂慮。心中有數之後,他便向劉偉超發起了影片通訊,有必要聊下這個情況。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