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很能麼?伱的本事呢,有本事站起來啊……”

聽到柳生十兵衛的聲音,看到有些不對,柳生宗矩和英俄爾岱都走了過來看情況。

英俄爾岱看到他的手下被柳生十兵衛用刀壓著,擺著屈辱的架勢,臉色頓時就沉了下來。

柳生宗矩也不想看到這樣的場面,於是,便馬上喝道:“幹什麼?還不把刀收起來!”

柳生十兵衛聽到他爹的聲音,雖然聽話,把刀收了回去,但是還是帶著一點憤怒說了剛才的情況,說那個建虜欺負他的人。

一聽他這話,建虜這邊不幹了,紛紛七嘴八舌地,說倭人才是欺負人。

倭人和建虜,不知不覺間,就站成了兩個佇列,互相之間對噴,誰也不服誰,誰也看不起誰。

就只有那些朝鮮君臣,躲在門邊,擔心地看著這一幕,就怕其中一方會遷怒於他們。

柳生宗矩看到這一幕,最終伸手示意,讓所有人都安靜下來,然後他看向英俄爾岱,認真地說道:“要不這樣吧,我們各自向上稟告,舉辦一個比武大會,以武會友,你看如何?”

他之所以提出這麼一個提議,是有他的打算的。

倭國基本上可以說,算是承平幾十年了。之前的島原之亂,讓德川幕府看到,軍隊的戰力很拉胯。

而大清帝國這邊,這些軍卒一看就是比較彪悍的那種,估計是連年打仗,因此精銳不少。

柳生宗矩想看看,雙方的差距到底有多少?

如果能勝的話,那自然就不必說了。

如果敗的話,就能讓倭國上下看清楚,倭國如今的戰力到底如何,要好好整頓,去掉那目空一切的毛病,如此在將來才能有更大的勝算。

倭國的敵人,就不是大清帝國,而是以大明帝國為目標的。

就大清帝國來說,他們的人口太少了,遠少於倭國。但是,大明帝國的人口,卻遠超倭國。要是倭國不變強的話,將來怎麼樣就會難說。

他的這個想法,別人可能不會有。也只有他,已是半截入土之人,沒有太多顧忌,又對德川幕府忠心耿耿,因此為了德川幕府考慮,就算到時候可能會自取其辱,但是能讓倭國變強,他也是願意做的。

聽到他這話,英俄爾岱卻是一愣,顯然是沒想到。

所謂外交無小事,事關兩國的,英俄爾岱有點謹慎,並沒有馬上答應。

柳生十兵衛早就想教訓這些建虜,見英俄爾岱沒有說話,便冷聲說道:“怎麼,不敢?”

他自持有一身本事,有意要好好教訓建虜,讓他們再瞧不起倭人!

“閉嘴!”柳生宗矩聽了,卻是喝斥了他一聲,然後看向英俄爾岱說道,“如果你能促成此事的話,我也會向將軍大人建議,互市的事情,都會好說!”

建虜是一塊絕對不錯的試金石,如果能早發現問題,就能早點解決倭國軍隊的弱點。如果要是一旦真得開戰了,才暴露倭國軍隊的弱點,那代價就太大了。

聽到柳生宗矩這話,英俄爾岱自然清楚,他指得是包括並且在內的互市,便終於點頭說道:“好,那我也向上稟告,並盡力促成此事。”

柳生宗矩聽到他答應了,當即呵呵一笑道:“以武會友,不傷我們兩國和氣,又能互相瞭解,有利於將來的對明戰事。我很期待!”

英俄爾岱一聽他這話,想起明國這個大敵,便又多了一份認真,當即點頭,用更為堅定地語氣保證道:“好,我一定盡力!”

他的態度轉變,柳生宗矩自然能聽出來,便點了點頭說道:“那拜託了!”

頓了頓,他又說道:“非常感謝款待,今日是差不多了,明日再見!”

這個時候,想繼續喝也沒有那種氣氛了。

英俄爾岱聽了,便也是點點頭,這次的接風宴,又加送別宴算是結束了。

第二天一早,柳生宗矩先去找了英俄爾岱,把他昨晚想了的比武規則給了英俄爾岱一份,讓他呈送大清帝國皇帝。

就這麼的,英俄爾岱便帶著這份比武建議,“護送”朝鮮君臣,離開了漢城,一路玩遼東撤去。

而倭國軍隊這邊,因為第一批登陸朝鮮的人力就那麼多,只能暫時停留在漢城一線。有關朝鮮這邊的情況,自然是飛報倭國江戶那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