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在代善面前,卻是畢恭畢敬的,壓根沒有一點“朝鮮太上王”的樣子。

代善讓他起來,然後便表情嚴肅地對他說道:“如今局勢對於大清很不利,本王決定以最壞的打算來做事。朝鮮這邊,你先準備起來, 把糧草物資,還有青壯人口,婦孺都清點了,做好隨時送往遼東的打算!”

多爾袞和他商量這次出使的情況,是有一個底線的。但要是有可能,他當然不想以底線來做事。

可如今, 訊息已經證實,民國的水師都非常強大, 那大清就必須要有倭國的水師來抗衡。因此, 代善心中已經決定,就以底線來誘使倭國和大清結盟!

英俄爾岱聽到代善叫他過來,是吩咐他這個事情的時候,他就知道,事情肯定是非常嚴重了的。要不然,以和碩禮親王的沉穩,斷然不可能說這樣的話。

於是,他連忙“渣”地一聲,應了下來。

這倒不是他很乖,能聽代善的話。而是他之前領兵進入朝鮮之前,就已經得到攝政王的旨意,知道有這麼一回事。

如今代善所說,只是在度的方面,做出了決斷而已。

好在當初第二次征服朝鮮的時候,已經有讓朝鮮不得修築防禦工事之類的, 甚至到了後來,把一切可能難打的防禦設施都給拆了。

因此, 他這次領兵入朝鮮,就很好地控制了朝鮮。回頭真要實施代善的命令,也不會出現朝鮮人據險而守的情況。

此時,代善交代完了之後,心中焦急,便準備出發。

英俄爾岱看著代善已經有點佝僂的背影,看著代善被海風吹著的白鬍子,心中不知道為什麼,想起了漢人中流傳的一句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所有的建虜中,就他的文學水平最高,或者說,他掌握的外語最多。知道多了,這句話就自然地冒了出來。

不過英俄爾岱很快就回過神來,頓時嚇了一跳。自己這是怎麼了,殿下又不是去刺殺明國皇帝,只是出使倭國而已,至於用這個詩句麼?

於是,他連忙甩了下頭,努力把這個念頭甩出去。

可英俄爾岱的內心,卻是非常明白,此時的大清,何嘗不和當年的燕國一樣呢!

大清,還能重現輝煌麼?

這個問題的答案,英俄爾岱不知道,代善不知道,洪承疇也同樣不知道。

登上戰船,看著船隻離開海岸,英俄爾岱的身影越來越小,所有人都是默然。

…………………

他們不知道,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一如他們能知道東江鎮這邊的明國水師其實是大明東南沿海的鄭家船隊一樣,建虜要出使倭國的訊息,同樣被東江鎮這邊的明軍夜不收穫悉。

不管是吳三桂,還是鄭芝龍,對於建虜去勾搭倭國的事情,也不敢輕視。事關另外一個國家可能會介入朝廷和建虜的戰事,吳三桂和鄭芝龍都不敢擅自做主,立刻派了快船,專門把訊息緊急送往京師,由朝廷來決斷該如何應對。

等崇禎皇帝收到這個訊息的時候,京師這邊,已經是天下讀書人云集。和以往不一樣的是,這一次還有無數的女考生。

大明京師的繁華,比起以往任何時候,至少在崇禎年間,都是要繁華的。

以往也有科考,比如貢試,那也是天下讀書人云集京師的。

但是,有區別的是,貢試這個,那是舉人才有這個考試的資格,因此,來京師的讀書人,就只能是舉人。

可這一次的格物學專項科考卻不同,沒有功名限制,甚至都沒有年齡限制,男女限制。只要過了地方的初試,就都能來的。

至於初試的難度,其實就是能瀏覽一遍格物學的那些書,基本上就能過的。甚至不少地方可能會有作弊,透過的人就更多的。原因很簡單,沒有名額限制。

這麼一來,京師開酒樓茶鋪,客棧旅館的,甚至書鋪之類的,全都是生意紅火,一個個都是笑得合不攏嘴。

大街小巷,景點故地等等,到處都是讀書人打扮的,這其中,自然也免不了忠烈博物館這邊。

人流的激增,同樣會引發一些矛盾,京師這邊的衙役,五城兵馬司等等,都忙不過來。

甚至有些事情,還需要大佬決斷,該如何去做。朝堂上,都在為即將到來的格物學專項科考做準備。

崇禎皇帝呢,當然也在忙這事。突然之間,就收到了吳三桂、鄭芝龍送來的軍情急報,當時就感覺事態有點嚴重了。

崇禎皇帝自從登基之後,就在忙於自家事情,而且還忙得不可開交,一腦門的包,那會去了解倭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