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訊息,崇禎皇帝其實是有預期,不過終歸也是高興不起來的。

鳳陽不比別的地方,那是他家祖籍所在。

之前的時候,就被流賊攻陷過一次,燒了皇陵。為此,他第一次下了罪己詔。

要是有可能,崇禎皇帝當然不想鳳陽再次淪入賊手的。

但是,北方這邊對付建虜的戰備,已經箭在弦上了。如果這時候抽調人馬前往江南的話,必然會打亂北方的部署。

這麼想著,崇禎皇帝便召集堵胤錫來商量這個事情。從這段時間的接觸來看,堵胤錫的眼光還是很準的,他想聽聽堵胤錫的看法。

沒多久,堵胤錫便匆匆趕到,聽到了崇禎皇帝的介紹,看了馬士英的奏章之後,想了下對崇禎皇帝奏道:“陛下,鳳陽淪陷之後,已經加強了防禦。如今馬總督更是把周邊幾支能戰之軍,如劉良佐等部都調了過去,想必他們都清楚,鳳陽要是再度淪陷,必是大罪。因此,他們肯定會死守死戰……”

崇禎皇帝表情嚴肅地聽著,感覺堵胤錫的說法和他想得差不多,便微微點頭。

“……而李自成和羅汝才所部賊寇剛在開封這邊折戈,損失慘重,如果微臣所料沒錯的話,他們已經沒有打硬仗、惡戰的底氣,必然不能和鳳陽那邊死磕,最大的可能性,是轉攻其他防禦薄弱之處,以補充他們的糧草,重整他們計程車氣!”

說到這裡,堵胤錫露出一絲擔憂之色說道:“微臣以為,最大的可能性,是南直隸要遭受賊亂了。本身就有八大王和革左五營那些流賊在湖廣肆虐,威脅南直隸西北地區,如今這股最大的流賊南下,江南賦稅之地,恐是收不到稅了!”

崇禎皇帝一聽他的分析,不由得放心了。

只要鳳陽不淪陷,那江南那邊他就沒什麼在意了。

如今的他,靠著抄家,手中已經有很多錢糧了。又有鄭芝龍那邊給了他承諾,一直能源源不斷地採購。就算明年的軍需糧草,肯定也沒問題。

在原本的打算中,就是要趕流賊去禍害江南,把原本他不好打倒的世家大族,豪強地主收拾一番。如此一來,朝廷大軍再南下去收拾流賊,順便讓那些江南世家大族知道朝廷的重要性,就有一石二鳥之得了。

他正在想著,就聽到堵胤錫還在那邊說道:“將近兩萬的白杆軍即將到達京師,微臣原本以為,可以用來對付建虜,如此便能最大程度地打擊建虜。可看如今的局勢,陛下,該是派白杆軍南下救援為好了!”

崇禎皇帝一聽,當即心中一喜,連忙問道:“堵卿以為,該如何用白杆軍去打擊建虜?”

至於堵胤錫的擔憂,他直接忽視了。在他眼裡,如今沒有比重建立虜更重要的事情了。

堵胤錫聽了,微微一愣,不知道崇禎皇帝為什麼不抓住重點。不過回過神來,既然皇帝問話了,他也不得不回答。

於是,就聽他回奏崇禎皇帝道:“微臣之前是這麼想的,白杆軍乃是步軍,戰力頗強,因此,如若能堵住建虜的退路,再加上勇衛營和京營這邊,圍殲建虜,便成了很大可能!但是,江南賊亂……”

崇禎皇帝聽到他的話,很是高興,對於他後面的話,壓根就沒耐心聽了,連忙打斷問道:“白杆軍如何堵住建虜退路?”

“……”堵胤錫一聽,不由得有點無語,他以為崇禎皇帝是沒聽清他說話的重點,回過神來後,便連忙強調道:“但是陛下,如今是江南危急……”

崇禎皇帝見他如此,便只好對他說道:“堵卿,如若朕還是兩頭兼顧的話,能顧好哪頭?別是又是兩頭都顧不了!朕要把建虜打疼了,打得他們不敢再入關,朕才好騰出手來去收拾流賊,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堵胤錫一聽,不由得愣住了。他是沒想到,崇禎皇帝竟然是要忍著江南賊亂,搞亂朝廷賦稅重地,也要先把建虜給收拾了。

仔細想想,站在皇帝的角度來看,似乎這樣確實是最好的。

勇衛營和京營,加上白杆軍,肯定能重創入關的建虜。如此一來,就能為遼東這邊換來好多年的太平。以建虜的人口,絕無可能再發起第二次入關戰事的可能,朝廷不去收拾他們就已經不錯了。

隨後,勇衛營和京營以及白杆軍在南下橫掃流賊,平定南方之亂,似乎也能更順手。

這種戰略,遠比兩頭兼顧,顧此失彼要好多了。

但是,堵胤錫還想到了一個問題,便對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建虜是否今年會入關,這個無法絕對。可江南賊亂,已經鬧大了。其二,朝堂上江南官員甚多,他們肯定也急江南之亂。如果陛下不管江南,怕是會……”

話沒說完,帝真要這樣做的話,到時候的壓力,可想而知有多大!

雖然戰略是好的,但是實際執行的時候,會有很大的困難,你皇帝能頂住這個壓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