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沒有退路可言(第2/3頁)
章節報錯
為此,他下旨在明年的時候,要在各地多建幾個鋼鐵廠,同時供應周邊各州府的鐵路軌道需要。以各州府各自負責的方式,儘快把鐵路聯通到京師。
之前的時候,倒也已經有鐵路開工建設。但是,俘虜已經耗掉了不少,老百姓可不能往死裡用的,會造反的。因此,工程進度就沒有當初修築通州到天津的鐵路那麼快!
可是,再怎麼樣,等到明年的時候,就肯定不止一條了。沿著官道往魯地,還有中原,也就是開封、洛陽那邊,該是能行。
不過黃河沒法,得先下車渡河,再在對岸繼續坐火車這種。
如果說,之前的時候,大明的有錢人對這鐵路還只是熱心的話,那在經歷風雪天出行,看到鐵路的優勢之後,那對於鐵路就是狂熱了。
可以預計,等到明年開工繼續修建鐵路的時候,速度就絕對會加快。
不過,也有人,對於這種新事物很是排斥。
不是說,他們就認為鐵路不方便,而是鐵路這個新事物,代表了一種新觀念,新學問!
為什麼會排斥,原因無他,利益衝突而已!
以京師為起點,新觀念,新學問向四面八方擴散著。
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沒人重視。但是,崇禎皇帝持之以恆地推廣之下,又是成立大明皇家科學院,又是各種新鮮玩意推出;
如今大明的官場上,還有各種民間宴席上,如果不知道科學是什麼,那必然是落伍的。
這種風氣,不用說,影響最大的,就是曲阜孔家了!
一開始,當代衍聖公孔胤植並不在意。
孔家風風雨雨這麼多年了,哪怕經歷了改朝換代,不一樣過來了!
反正只要有讀書人在,讀得是儒學之道,那他孔家的地位,就是不可動搖的!
然而,到了後來,這科學之道,竟然愈演愈烈,終於引發了孔胤植的關注、重視,甚至到了後來,都開始坐立不安了!
孔家的根本是什麼?
儒學!孔孟之道,甚至在大明朝,更是隻遵孔子!
雖然說,一開始的時候,說科學之道乃是格物學,依舊是源自儒學。
然而,既然是這樣的話,為什麼不叫格物,非要取個名字叫什麼科學?
崇禎皇帝估計不知道,他從劉偉超那邊一直叫過來的名字,壓根沒想那麼多,去改為一個適應明朝常識的格物學,結果卻給孔家造成了非常大的恐慌。
這種事情,如果崇禎皇帝不是皇帝,他可能會考慮更適應當下的名字;然而,他是大明皇帝啊!那需要考慮那麼多的!
並且,在崇禎皇帝的心目中,其實是非常羨慕劉偉超那個世界的。也因此,在崇禎皇帝的眼中,就覺得劉偉超那邊的都是好的。
所以,自然而然的,他便也跟著劉偉超說著是科學了!
科學,儒學!
一想到這名字,孔胤植就猜測,當今天子的意思,該不會是要這兩個並重吧?
你看,名字都差不多!
並且按照如今這種趨勢,這科學簡直是有代替儒學之勢,這可怎麼得了!
如果是一般人,那孔胤植也不會這麼擔心!